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要这样做?是否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通过查看下面的网页,可以初步得到这样的结论:
ITE设备都需要AC-DC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的底板是交流电源的地线,因而通过器件与底板之间的分布电容将电磁干扰耦合到交流输入端产生共模干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两层绝缘片之间夹一层屏蔽片,并把屏蔽片接到直流地上,割断了射频干扰向输入电网传播的途径。为了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辐射,电磁干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可完全按照对磁场屏蔽的方法来加工屏蔽罩,然后将整个屏蔽罩与系统的机壳和地连接为一体,就能对电磁场进行有效的屏蔽。电源某些部分与大地相连可以起到抑制干扰的作用。例如,静电屏蔽层接地可以抑制变化电场的干扰;电磁屏蔽用的导体原则上可以不接地,但不接地的屏蔽导体时常增强静电耦合而产生所谓"负静电屏蔽"效应,所以仍以接地为好,这样使电磁屏蔽能同时发挥静电屏蔽的作用。电路的公共参考点与大地相连,可为信号回路提供稳定的参考电位。因此,系统中的安全保护地线、屏蔽接地线和公共参考地线各自形成接地母线后,最终都与大地相连。
一般开关电源与电网直接相连,高频开关的两端产生浪涌电压,流过一定的浪涌电流,这个电流通过高频变压器原边、直流电容和开关器件形成回路,产生高频辐射干扰;同时高频电流流过一次侧整流电路,产生的脉冲电压叠加在电网电压上,形成差模干扰,对同一线路上的其他设备带来干扰。如图8所示,在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入端安装电源滤波器可以起到抑制共模和差模干扰的作用。
图8中电源滤波器的Cy1,Cy2及Cy为Y电容。
Y电容定义:在火线和地线之间以及在零线和地线之间并接的电容,一般统称为Y电容。Y类电容是经过安全机构认证(外表常为橙色或蓝色)、可以用于将绝缘屏障桥接起来的电容。
在AC-DC开关电源中,漏电流最主要的来源是Y类电容。
一般而言,电源中的Y电容的容量值越大,电源产生的EMI就越小,与此相反,流过绝缘屏障的漏电流则越大。
一般情况下,工作在亚热带的机器,要求对地漏电电流不能超过0.7mA;工作在温带机器,要求对地漏电电流不能超过0.35mA。因此,Y电容的总容量一般都不能超过4700PF(472)。
1F=10^6uF=10^9nF=10^12pF
4700PF=0.0047uF
Y电容外观多为橙色或蓝色,一般都标有安全认证标志(如UL、CSA等标识)和耐压AC250V或AC275V字样。然而,其真正的直流耐压高达5000V以上。
Y电容是安规电容,安规电容是指用于这样的场合,即电容器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不危及人身安全。
另外一个电路中,Y电容的位置有点不同,不是在电源滤波器中。
ITE设备都需要AC-DC开关电源,由于高频变压器的分布电容以及芯片对地分布电容的影响,高频电流不能完全抵消,形成共模干扰。任何能流出电源的高频电流都将通过交流进线返回,并产生传导EMI。这种共模干扰可以通过
EMI滤波器的共扼电感和Y电容提供高频电流对地泄放通道进行抑制。Y类电容为位移电流(产生于开关过程)提供返回路径以防止EMI。在图1a中,Y电容避免了许多EMI电流,使得其中绝大多数都局限在电源内部,而在图1b中,这些EMI电流必定全部流出到电源之外。
Y电容并不很明显地接在L/N与PE之间。或者说这部分的设备可能根本不需要PE。比如笔记本充电器有的需要PE线,有的不需要PE线。
当安全保护地线、屏蔽接地线和公共参考地线各自形成接地母线后,最终都与大地相连时,这个Y电容接在N与直流地之间,实际也是接了PE,会有漏电电流;如果只有L与N,没有PE,直流部分不接地,也就没有所谓的漏电电流了。
有漏电电流大,也不代表PE线中断会导致人身电击事故,因为ITE设备即使需要PE线,但也可以是2类绝缘设备,比如绝大部分的笔记本。这时PE线是因为EMC而不是防人身电击而存在。
-----------------------------------------------------------------------------------------------------------------------------------------------------------------------------------------------------------------------------------------------
http://papers.jdzj.com/showart.asp?art_id=1402
http://www.laogu.com/wz_2159.htm
http://www.eetrend.com/blog/100019557
http://www.jdzyjs.com/dianqi/2007/15755.html
http://www.dzsc.com/dzbbs/20060115/200765211917578957.html
开关电源功率开关管和输出二极管通常有较大的功率损耗,为了散热往往需要安装散热器或直接安装在电源底板上。器件安装时需要导热性能好的绝缘片进行绝缘,这就使器件与底板和散热器之间产生了分布电容,开关电源的底板是交流电源的地线,因而通过器件与底板之间的分布电容将电磁干扰耦合到交流输入端产生共模干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两层绝缘片之间夹一层屏蔽片,并把屏蔽片接到直流地上,割断了射频干扰向输入电网传播的途径。为了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辐射,电磁干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可完全按照对磁场屏蔽的方法来加工屏蔽罩,然后将整个屏蔽罩与系统的机壳和地连接为一体,就能对电磁场进行有效的屏蔽。电源某些部分与大地相连可以起到抑制干扰的作用。例如,静电屏蔽层接地可以抑制变化电场的干扰;电磁屏蔽用的导体原则上可以不接地,但不接地的屏蔽导体时常增强静电耦合而产生所谓"负静电屏蔽"效应,所以仍以接地为好,这样使电磁屏蔽能同时发挥静电屏蔽的作用。电路的公共参考点与大地相连,可为信号回路提供稳定的参考电位。因此,系统中的安全保护地线、屏蔽接地线和公共参考地线各自形成接地母线后,最终都与大地相连.
随着现代逆变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正向着高频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三端隔离、脉宽调制型反激式单片开关电源,集成了高压M0SFET、振荡器、脉宽调制器、闭环控制电路以及限流、过热保护功能的集成芯片。以其为核心构成的单片开关电源外围电路简单,输入电压范围宽,达到85~265V,电能转换效率达到90%,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开关电源中。
TOPSwitch单片电源应用频率一般在20kHz以上,这样对前级电路(通常是电网)带来很大的电磁干扰问题,危及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其本身产生的干扰直接危害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为此必须对电路进行电磁兼容(EMC)设计,使电磁干扰问题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义,电磁兼容性是电子设备的一种功能,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完成其功能,而不产生不能容忍的干扰。解决EMC问题,主要考虑3个要素,即噪声源、耦合途径、噪声接收机。因此,电磁兼容没计的任务就是消弱千扰源的能量,隔离或减弱噪声耦合途径及提高设备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单片开关电源的集成度很高,已经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引线电感和寄生电容参数减小到比较小的水平。电路的共模电磁干扰主要是漏一源电压和输出整流管反向恢复过程产生的,由于高频变压器的分布电容以及芯片对地分布电容的影响,高频电流不能完全抵消,形成共模干扰,其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这种共模干扰可以通过
EMI滤波器的共扼电感和Y电容提供高频电流对地泄放通道进行抑制。差模干扰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也可以通过EMI滤波器的X电容进行抑制。
高频变压器是开关电源中实现能量储存、隔离输出、电压变换的重要元件,同时它的漏感和分布电容对电路的性能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3所示
电磁干扰有一定的标准,目前被世界广泛采用的是欧洲的EMC标准,对于开关电源电路可以应用EN55022标准曲线,如图6中虚线所示。图6中上面一条曲线是为考虑EMC设计时的传导E-MI测试曲线,可以看到干扰强度严重超过标准,必须对电路进行相应的抗干扰设计。图7是参加传导EMI测试的反激变换电路,图7中虚线部分是考虑EMC问题而添加的电路部分。
一般开关电源与电网直接相连,高频开关的两端产生浪涌电压,流过一定的浪涌电流,这个电流通过高频变压器原边、直流电容和开关器件形成回路,产生高频辐射干扰;同时高频电流流过一次侧整流电路,产生的脉冲电压叠加在电网电压上,形成差模干扰,对同一线路上的其他设备带来干扰。如图8所示,在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入端安装电源滤波器可以起到抑制共模和差模干扰的作用。
根据开关电源产生共模、差模干扰的特点,将整个频率范围划分为3个部分,即
0.15~0.5MHz 差模干扰为主;
0.5~5MHz 差、共模干扰共存;
5~30MHz 共模干扰为主。
对照图6,发现原电路差模、共模干扰全面超标,但可以看出5~30MHz,频率范围内,出现两个尖峰,应由共模干扰引起,所以,在优化设计EMC时必须加强共模的抑制,即可增加CY的容量来实现。
考虑以上各点因素,取Cx=0.47μF,CY=0.22μF,L=22mH,加入EMI滤波器后电路经过传导测试符合EN55022标准,如图6中下方一条曲线所示。
在交流电源输入端,一般需要增加3个安全电容来抑制EMI传导干扰。
交流电源输入分为3个端子:火线(L)/零线(N)/地线(G)。在火线和地线之间以及在零线和地线之间并接的电容,一般统称为Y电容。
这两个Y电容连接的位置比较关键,必须需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以防引起电子设备漏电或机壳带电,容易危及人身安全及生命。它们都属于安全电容,从而要求电容值不能偏大,而耐压必须较高。一般情况下,工作在亚热带的机器,要求对地漏电电流不能超过0.7mA;工作在温带机器,要求对地漏电电流不能超过0.35mA。因此,Y电容的总容量一般都不能超过4700PF(472)。
特别指出:作为安全电容的Y电容,要求必须取得安全检测机构的认证。Y电容外观多为橙色或蓝色,一般都标有安全认证标志(如UL、CSA等标识)和耐压AC250V或AC275V字样。然而,其真正的直流耐压高达5000V以上。
必须强调,Y电容不得随意使用标称耐压AC250V或者DC400V之类的普通电容来代用。
在火线和零线抑制之间并联的电容,一般称之为X电容。由于这个电容连接的位置也比较关键,同样需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X电容同样也属于安全电容之一。根据实际需要,X电容的容值允许比Y电容的容值大,但此时必须在X电容的两端并联一个安全电阻,用于防止电源线拔插时,由于该电容的充放电过程而致电源线插头长时间带电。安全标准规定,当正在工作之中的机器电源线被拔掉时,在两秒钟内,电源线插头两端带电的电压(或对地电位)必须小于原来额定工作电压的30%。
作为安全电容之一的X电容,也要求必须取得安全检测机构的认证。X电容一般都标有安全认证标志和耐压AC250V或AC275V字样,但其真正的直流耐压高达2000V以上,使用的时候不要随意使用标称耐压AC250V或者DC400V之类的的普通电容来代用。
通常,X电容多选用纹波电流比较大的聚脂薄膜类电容。这种类型的电容,体积较大,但其允许瞬间充放电的电流也很大,而其内阻相应较小。普通电容纹波电流的指标都很低,动态内阻较高。用普通电容代替X电容,除了电容耐压无法满足标准之外,纹波电流指标也难以符合要求。
大多数AD/DC电源都在高压的交流输入端与低压的直流输出端之间实现了隔离。诸如UL1950之类的安全标准会同时指定了绝缘强度(例如3千伏VAC耐冲电压)和最大漏电流。漏电流是指当设备的可接触部分以一定的阻抗连接到保护地时流经初级与次级绝缘屏障之间的电流。漏电流标准确保了人员的安全,防止当使用者碰触到输出端或电源外壳时其身体成为电流泄放至大地的路径的一部分。
在AC-DC开关电源中,漏电流最主要的来源是Y类电容。Y类电容是经过安全机构认证(外表常为橙色或蓝色)、可以用于将绝缘屏障桥接起来的电容
(参见图1a),为位移电流(产生于开关过程)提供返回路径以防止EMI。任何能流出电源的高频电流(通过许多我们将在后面讲到的途径)都将通过交流进线返回,并产生传导EMI。在图1a中,Y电容避免了许多EMI电流,使得其中绝大多数都局限在电源内部,而在图1b中,这些EMI电流必定全部流出到电源之外。
一般而言,电源中的Y电容的容量值越大,电源产生的EMI就越小,与此相反,流过绝缘屏障的漏电流则越大。
根据IEC 60384-14,电容器分为X电容及Y电容,
1. X电容是指跨于L-N之间的电容器,
2. Y电容是指跨于L-G/N-G之间的电容器。
(L="Line", N="Neutral", G="Ground")
X电容底下又分为X1, X2, X3,主要差�在于:
1. X1耐高压大于2.5 kV, 小于等于4 kV,
2. X2耐高压小于等于2.5 kV,
3. X3耐高压小于等于1.2 kV
Y电容底下又分为Y1, Y2, Y3,Y4, 主要差�在于:
1. Y1耐高压大于8 kV,
2. Y2耐高压大于5 kV,
3. Y3耐高压 n/a
4. Y4耐高压大于2.5 kV
X,Y电容都是安规电容,用在电源滤波器里,起到电源滤波作用,分别对共模,差模工扰起滤波作用.
安规电容是指用于这样的场合,即电容器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不危及人身安全.
安规电容安全等级
应用中允许的峰值脉冲电压过电压等级
X1 >2.5kV ≤4.0kV Ⅲ
X2 ≤2.5kV Ⅱ
X3 ≤1.2kV ――
安规电容安全等级绝缘类型
额定电压范围 Y1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 250V
Y2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 ≥150V ≤250V
Y3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 ≥150V ≤250V
Y4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