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qnews.net/?uid-26232-action-viewspace-itemid-74315
不是新闻了,不知道现在解决得如何?
截至上世纪末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务用车,每年消耗费用约3000亿元,占行政成本的
90%,远远超过我国的军费开支,超过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而且,政府汽车采购每年正以20%的速度递增,已占政府采购总金额的四分之一。令人注意的是,在全社会都为高油价担忧之时,政府采购对进口越野车需求量依然很大,以至我国进口越野车数量两年内一直呈增长趋势。
公务用车标准偏高倾向追溯到1999年出台的公务车采购标准:高档公务车采购的上限是3.0排量和45万元单价。目前车价比1999年已经下降许多,采购价位上升空间相当宽阔,豪华大排量车充斥政府部门也就不足为奇。例如在并不富裕的西南地区,一县委机关领导干部就开着价值60多万元的豪华越野车,有的县政府一次就买了6辆单价为42万元的丰田2700型越野车,许多政府机关院中豪华越野车比比皆是。顺便一提,捐赠一所希望小学只需20万元。
公车消费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沉重负担。例如,西北某省的2.4万辆公车购置费用达43.2亿元,几乎相当于10年前全省的财政收入,而养车成本得消耗
15%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于养车全是公款,公务用车成本奇高。一辆公车的年运营成本至少在5万元以上,单辆车每公里为市场成本的8至10倍,但使用效率仅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
公车改革喊了10年,因为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不是把"车改"变成干部变相增加福利,就是越改公车越多越威风。为了官员的体面和方便,整个社会不但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与资源成本,还要付出政府形象和社会风气的成本。
既然国家将用税收杠杆鼓励百姓开小车,政府官员何不带头开小车或乘用公共交通?有意识超前的地方政府已经这么办了。例如义乌市就明确规定:机关干部参加大型会议时要尽量步行或乘用公共交通。公车膨胀对城市的环境与道路资源已是巨大的压力。某直辖市政协委员递交的一份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调查显示,该市马路上行驶的车辆中,除出租车外,公车与私车的比例是4:1,占全市汽车保有量26%的36万辆公车占用了80%的道路资源。
据说,韩国首尔市政府只有3辆公车。如果说和韩国相比没有可比性,那就不妨与美国比。学者孙立平谈到美国公车时曾提供这样一组数据:在2004年,美国国会议员曾经要求对车辆是否被滥用进行调查,因为根据当时的数据,美国联邦政府拥有38万辆各型公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必需的,如警车等),1年公车支出的费用高达17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与我国公车相比可说是小巫见大巫,但社会舆论却认为这仍然是不能忍受的。
我国的公车呢?新华社前段时间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某省人事厅出现了一个"超级车队":只有126名公务员的厅机关正在使用的公车达42辆,这还不包括一些购买后仍未挂牌使用的车辆,也不包括下属事业单位的十多辆汽车。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又怎能不哗然?!日前,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痛斥下属一机关竟有43辆小轿车公车,梁保华疾声追问,这个机关并不大,但竟然有这么多小车。这些车从何而来呢?
好了,现在油价上调了,公务车改革也要浮出水面了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