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8日星期三

一首《静夜思》引出的...

http://post.news.tom.com/E4000938188.html?source=HP_DAILY
日本东京一名华裔初中生通过互联网查询、致信中国学者等方式,考证出日本汉文表述的《静夜思》才是李白原作,而中国现在通用的《静夜思》系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经过改写的作品。
《静夜思》在中国语文教材中通常记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在日本汉文中,这首诗记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他们通过互联网查询、致信中国学者等方式,终于得知中国现在通用的《静夜思》系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经过改写,日本汉文表述则是李白作诗原文。

这样的新闻,居然还有不少网络甚至报纸登了出来。
其实用Google搜索一下,就得到了更加全面的答案: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BA%8A%E5%89%8D%E6%98%8E%E6%9C%88%E5%85%89%E3%80%8B
建国后,全国各家出版社共推出了几十个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其中李白的《静夜思》都是这样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据考证,这首诗有4种不同版本:
一、"万历本"。明代赵光等在万历刊本的《唐人万首绝句》中,《静夜思》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康熙本"。清康熙皇帝钦定的版本《全唐诗》中,《静夜思》的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三、"别裁本"。康熙年间由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中,《静夜思》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四、"乾隆本"。清乾隆年间蘅塘居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其中的《静夜思》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版本。
有人认为,最早的版本自然是"原版"(正版)。但是,又有人认为,明朝后期的版本不可信,是篡改了李白原文。

为何唐代的文字到现在就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写的?为何有人更改了别人的文字,却没有注明原因?为什么明明知道有争议,有四个版本,却不在教科书上注明?

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都学得糊里糊涂。

2009年1月24日星期六

信仰

今天,看了《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在苏联时代,这种片子根本不可能出来。

布尔什维克 vs 高尔察克
苏联 vs 俄罗斯
红军 vs 白军
革命 vs 反革命

当时,追随 高尔察克 的部队也不少,他们不是雇佣兵,他们是为了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祖国站斗。他们奋不顾身,他们的英勇值得赞叹。

布尔什维克 就是正义,反布尔什维克 就是 邪恶?苏联最终没有坚持多久,就解体了。

成王败寇,历来都是如此。

其实,双方都是为了信仰,为了国家更好,人民更好。

只是如何能够坚持无偏差地执行下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搜索造成的污染

http://cafe.pconline.com.cn/9719245.html

哈佛大学物理学者魏斯纳─葛洛斯研究指出,如果以台式计算机在Google网站执行两次搜索,制造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煮一壶茶。
魏斯纳─葛洛斯(Alex Wissner-Gross)说,一次搜索会产生7公克二氧化碳,煮一壶水约15公克。
他说:"Google使用的大型信息贮存中心遍布全球各地,消耗大量电力。以Google搜索绝对足以产生环境冲击。"他的相关研究报告即将透过"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发表。
Google从不公布它的能源消耗数据与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并拒绝透露信息中心的位置。由于全球网友每天上网搜索平均超过2亿次,计算机及网络的电力消耗量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已引起关切。
研究机构Gartner最近在一项报告中指出,全球电子科技产业制造的温室效应气体总量与航空业相当,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加州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的米尔斯(Evan Mills)表示:"信息中心是最耗能的设施之一。"
Google表示他们是最有效率的网络搜寻引擎,但魏斯纳─葛洛斯表示:"Google很有效率,可惜一味着重于如何提高搜寻的速度。这意味着,Google消耗大量的能源。

-----------------------------------------------------------------------------------------------------------------------------------------------------------------
上面所说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电信机房里面的柜子,放交换机的、放服务器的,一个柜子就要3kW以上。

Google要将世界上那么多的信息收集起来,还要多次分析,是要花不少能量的。

什么东西不要费能量?

汽车消耗能量,能让人更快到达目的地。

Google消耗能量,能让人更快获得资料。

还真是电脑电源的问题

旧电脑的电源比较响,去电脑城买了一个新的。

响是不响了,但是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偶尔会死机。

最近是死机越来越频繁,还经常开机不成功。

估计是电源的问题,换回旧的电源,用了一天,没有什么问题。

电源啊,也是电脑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提供功率不够,什么CPU、主板、显卡都废了。

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

一位工程师的追悼会

昨天,参加了一位前辈的追悼会。

自我小学毕业后,就很少见到他了。印象中,他是一个幽默开朗的人,有时候会捉弄我。虽然我小时候也算机敏,但是也会中招。

听说他的技术水平不错,点子挺多,但是他身体不大好,工作也不算如意。

听说他很多才多艺,写了不少文章。人走后,能留下什么,最宝贵的莫过于思想,文字正是思想的载体。

同去参加追悼会的,有不少同专业前辈,大家都很难过。建筑电气这个工作,干起来挺累的,时间紧、工作量大、钱又不多,赚的都是辛苦钱。

每个人不知道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但都会有离开的一天。写博客,就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记录下来,可以供别人一个参考。

希望前辈走好。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如果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数据都在造假

一个"汉芯",还没能让中国的科学界警惕?

数据造假,是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

为什么害怕将真实但是"不正确"的数据记录下来?

我做工程的时候,也凑过数据,为的是看起来好一点,不会被别人说。比如,算出来50A的,选个80A,有可能被某些人说;选个63A的,以后增加起来麻烦。看看SOM设计的图纸,50A的选100A也没人说,因为本来就允许考虑增容的。

某些人对数据的过于挑剔,会导致工程很难完成,或者数据造假。但对数据可以宽容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标准,每个人的尺度也不一样。

现在要求提交计算书,不知道里面的数据的真实性又有多少?


http://discover.news.163.com/08/0422/09/4A4HMOK3000125LI.html
http://news.163.com/07/0713/09/3J98U2B3000120GU.html

我国高校理工科实验数据编造篡改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较严重。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一名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黄姓女博士,发表在化学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的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的行为。

林院士两次给《美国化学会志》主编去信,先是报告情况,然后请求撤销论文。与此同时,有机所学位委员会也成立调查小组展开调查,并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国务院学位办等部门,并最终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撤销黄的博士学位的处理。

"她的造假,不仅是毁了她自己,也毁了我和小组的良好声誉",林院士在公开信中说,"这是个沉痛的教训,但愿警钟长鸣!"

由于验证过程繁琐,所以编造篡改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远比抄袭等行为难查处,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在对黄姓的女生查处过程中,前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林国强院士也在信件中表示,之所以耗时长,是因为"从发现问题到调查乃至弄清整个事件的真相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多次推敲和验证。"

从现实情况来看,对于怀疑数据编造篡改等学术失范行为的举报,因为难以验证而成为无头公案的现象确实颇多。

断路器的Icu(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和Ics(运行短路分断能力)

http://articles.e-works.net.cn/530/Article40854.htm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947-2和我国等效采用IEC的GB4048.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标准,对断路器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和运行短路分断能力作了如下的定义:断路器的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按规定的试验程序所规定的条件,不包括断路器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能力的分断能力;断路器的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按规定的试验程序所规定的条件,包括断路器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能力的分断能力。

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的试验程序为otco。其具体试验是:把线路的电流调整到预期的短路电流值(例如380V,50KA),而试验按钮未合,被试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按下试验按钮,断路器通过50KA短路电流,断路器立即开断(OPEN简称O)并熄灭电弧,断路器应完好,且能再合闸。t为间歇时间 (休息时间),一般为3min,此时线路处于热备状态,断路器再进行一次接通(CLOSE简称C)和紧接着的开断(O)(接通试验是考核断路器在峰值电流下的电动和热稳定性和动、静触头因弹跳的磨损)。此程序即为CO。断路器能完全分断,熄灭电弧,并无超过规定的损伤,就认定它的极限分断能力试验成功;

断路器的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u)的试验程序为otcotco,它比Icu的试验程序多了一次co。经过试验,断路器能完全分断、熄灭电弧,并无超出规定的损伤,就认定它的额定进行短路分断能力试验通过。Icu和Ics短路分断试验后,还要进行耐压、保护特性复校等试验。由于运行短路分断后,还要承载额定电流,所以Ics短路试验后还需增加一项温升的复测试验。

Icu和Ics短路或实际考核的条件不同,后者比前者更严格、更困难,因此IEC947-2和 GB14048.2确定Icu有四个或三个值,分别是25%、50%、75%和100%Icu(对A类断路器即塑壳式)或50%、75%、 100%Icu(对B类断路器,即万能式或称框架式)。断路器的制造厂所确定的Ics值,凡符合上述标准规定的Icu百分值都是有效的、合格的产品。万能式(框架式)断路器,绝大部分(不是所有规格)都具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和短路瞬动的三段保护功能,能实现选择性保护,因此大多数主干线(包括变压器的出线端)都采用它作主(保护)开关,而塑壳式断路器一般不具备短路短延时功能(仅有过载长延时和短路瞬动二段保护),不能作选择性保护,它们只能使用于支路。

由于使用(适用)的情况不同,IEC92《船舶电气》建议:具有三段保护的万能式断路器,偏重于它的运行短路分断能力值,而大量使用于分支线塑壳断路器确保它有足够的极限短路能力值。我们对此的理解是:主干线切除故障电流后更换断路器要慎重,主干线停电要影响一大片用户,所以发生短路故障时要求两个 CO,而且要求继续承载一段时间的额定电流,而在支路,经过极限短路电流的分断和再次的合、分后,已完成其使命,它不再承载额定电流,可以更换新的(停电的影响较小)。但是,无论是万能式或塑壳式断路器,都有必须具备Icu和Ics这两面三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只有Ics值在两类断路器上表现略有不同,塑壳式的最小允许Ics可以是25%Icu,万能式最小允许Ics是50%的Ics=Icu的断路器是很少的,即使万能式也少有Ics=100%[国外有一种采用旋转双分断(点)技术的塑壳式断路器,它的限流性能极好,分断能力的裕度很大,可做到Ics=Icu,但价格很高]。我国的DW45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的Ics为62.5%~65%Icu,国际上,ABB公司的F系列,施耐德的M系列也不过是70%左右,而塑壳式断路器,国内各种新型号,Ics大抵在50%~75%Icu之间。有些断路器应用的设计人员,按其所计算的线路预期短路电流选择断路器时,以断路器的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来衡量,由此判定某种断路器(此断路器的极限短路能力大于线路预期短路电流,而运行短路分断能力则低于计算电流)为不合格。这是一个误解。

---------------------------------------------------------------------------------------------------------------------------------------------------------------------------------------------------------------------------------------------------------------------

是否这样理解:
断路器短路动作->故障查找、修复->合闸、调试
如果故障仍然存在,说明运行人员故障查找、修复的过程出错,断路器短路动作。
如果是Icu,运行人员的这一次错误会导致更换断路器。
如果是Ics,运行人员还可以再进行一次故障查找、修复的过程,而不必更换断路器。


http://www.chint.net/service21.asp?TypeID=1004&ID=1601
正泰在网站上也说:
用户一般认可Ics,不接受Icu来选用断路器。

如果用Icu来选用断路器,运行人员在短路故障查找、修复时就要很小心了。

2009年1月11日星期日

山寨VS官方

http://tech.163.com/digi/08/1127/10/4ROGORJC001618J1.html

最近山寨这一词比较流行,但山寨究竟代表什么,我没有仔细去想。

最开始接触山寨一词,是因为山寨手机,所以,山寨在我脑海的定义是:不正规的厂家生产的,质量没有保障的。

后来电视里看到了山寨明星,山寨一词又有新的含义:不是正宗的,模仿/仿冒的。

接着是山寨春晚,山寨一词又不一样了:私人/小团体开展的,而不是中央/官方开展的。

山寨的含义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

专家(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称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几乎所有新兴行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和垄断行业,暴利思维已经积久成习。一时无法从体制上改变暴利现状的情况下,采用"山寨"的方式满足需求,何尝不是对行业暴利的反抗!

在我看来,山寨只是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的意思,是思维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因为得到官方认可的途径比较曲折,但是没有得到官方认可不代表没有发言权吧。从一个侧面说,山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多了些自由。

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搜索换取欲望

http://vipnews.csdn.net/newscontent.aspx?pointid=2009_01_07_100514566

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感觉有些东西说得挺对。作者是原百度副总裁,对Google的评价带有感情色彩。

让人找到人,我以前没有想过,是因为我不想被别人打扰。其实要被别人找到很容易,就是在你发表东西的地方,写上你的联系方式就行了。

从搜索的结果来说,Google优势很明显,所以我基本不用百度。百度地贴吧还有雅虎的爱问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和答案,但是远不如专业论坛上的有效,我基本上也是不看的。QQ群是不错,及时性好,就是有时候太多闲聊,所以有人认为不如邮件列表有效,QQ邮箱也集成了群邮件这一功能。群邮件+IM群+论坛=很有效的交流方式,也是除了Google搜索外我用得最多的互联网应用。所以,我从来都认为中国最好的IT企业是腾讯,而不是百度。

-------------------------------------------------------------------------------------------------------------------------------------------------------------------------------------------------
搜索引擎是以速度和运算能力作为交换,在0.01秒内找到用户需要花一年甚至一百年的时间甄别和筛选的东西,同时他们
换取了搜索者的欲望――滋生自心底最深层次、真正不加隐藏的欲望。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搜索一个他不关心的东西。其实搜索引擎在无意识间已经完成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工作,这也是传媒人梦寐以求的――提纯的注意力。搜索引擎极为精确的锁定了这个人以及这个人在这一秒钟的欲望。

从商业角度来说,Google和百度的本质都是高纯度的注意力批发商。而对广告客户来说,一旦开始购买和享受这样一种如此有效的高纯度注意力,绝大部分客户就很难再戒掉搜索引擎广告。随着广告客户越来越多,Google发现不仅可以在自己的搜索结果页面内呈现自己的广告,还可以分发转介广告到其他页面上。于是,Google又有了一个新角色――成为广告客户的批发商。在这几样东西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野心勃勃的Google,还有Google背后的Larry
和Sergey。他们不仅要统治互联网所有的信息,要贩卖所有在网上停留的欲望,他们还要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总代理。Larry
和Sergey在这样的一种始料不及的命运安排下,成为了人类欲望的最大代理者。

就像梁漱溟说的:中国、印度、西方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体系――西方关注的是人与世界,中国关注的是人与人,而印度关心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其实,当下如火如荼的Myspace、Facebook对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如何让人与人在社区里更好的交互,这本来就是中国人知识的一部分。在Myspace、Facebook兴起之前,百度早已经有了贴吧、腾讯早就有了QQ群。那是社区的更高境界――搜索+社区;IM+社区。以我看来,它们对于社区的应用和理解,早已经超越了Myspace、Facebook。

为什么贴吧是百度发明的,而不是谷歌?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产品经理天生而无意识的捕捉到了搜索带来的、关注于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价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百度会进入C2C和IM领域的深刻合理性。于百度而言,让人更有价值地与人沟通、相互寻找,才是更符合搜索本质的行为。

简而言之,微软之所以始终未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沦落到要靠收购雅虎来获得最后一张进入互联网的门票的境地,Google之所以没有收购Myspace,都是基于一个西方社会的很重要的知识系统根源――他们关心人与信息、人与电脑、人与工具的关系,而中国的百度、腾讯更深刻的洞察到了社区的含义――关注人如何更好的与人结合。这是孔子留下的遗产之一。

2009年1月9日星期五

写第二个Python程序

又是和DropBox有关。

这一次,有些文件放在文件夹里面的。

想要生成一个HTML文件,里面有该目录的所有文件名,文件按目录分;点击文件名,可以下载文件。

这次运用了函数的递归,一开始没做好,是因为条件错误。还运用了目录的判断和目录字符串、HTTP链接字符串的处理。

下面是filelist.py,放在目录下,运行,生成一个filelist.htm。filelist.py和filelist.htm也一起同步到DropBox上,只要打开filelist.htm,就可以下载所有的文件了。

# -*- coding: utf-8 -*-
import os
import string
from os.path import *

def ShowFile(level, topdir, refdir):
        filelist=os.listdir(topdir)
        for i in filelist:
                if os.path.isdir(topdir + '\\' + i ) == True:
                        htmlfile.write('&nbsp'*level*4)
                        htmlfile.write('['+i+']'+'<br>\n')
                        ShowFile(level+1, topdir + '\\' + i,refdir + i+'/')
                elif i.find('filelist') == -1:
                        htmlfile.write('&nbsp' * level * 4)
                        htmlfile.write('<a href="http://dl.getdropbox.com/u/459425/BEE/books'+ refdir +i +'">')
                        htmlfile.write(i)
                        htmlfile.write('</a><br>\n')

htmlfile=open ( 'filelist.htm', 'w' )
rootdir=os.getcwd()
ShowFile(0,rootdir,'/')
htmlfile.close()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写第一个Python程序

有一个目录,和DropBox的目录是同步的。

DropBox的文件链接,是比较有规律的。

想要生成一个HTML文件,里面有该目录的所有文件名,点击文件名,可以下载文件。

由于BAT文件的功能还是比较弱,想试试用Python来做。将Python用来做批处理,是有点牛刀杀鸡的感觉。

下面是filelist.py,放在目录下,生成一个filelist.htm。filelist.py和filelist.htm也一起同步到DropBox上,只要打开filelist.htm,就可以下载所有的文件了。

试用了一下,感觉还行。以后用DropBox共享资料,也方便的多。

# -*- coding: utf-8 -*-
import os
import string
filelist=os.listdir(os.getcwd())
htmlfile=open ( '', 'w' )
for i in filelist:
        if i.find('filelist') == -1:
                htmlfile.write('<a href="http://dl.getdropbox.com/u/395712/BEE/设计规范/')
                htmlfile.write(i)
                htmlfile.write('">')
                htmlfile.write(i)
                htmlfile.write('</a><br>')
                htmlfile.write('\n')
htmlfile.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