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朱德神准的几枪是很正常的,即使在欧美大片,英雄扭转大局也是靠超强发挥的。
这部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了当时的社会,一个陌生而神奇的时代,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没有剩下多少了。
原来教师可以在大学公开辩论;原来学生可以在课题公开质疑老师,当时的教学是相当的自由。
如果没有自由的教学,那毛泽东就没有在北京大学见到李大钊、胡适、陈独秀的这段经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外,在科学领域,自由的教学在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也是有不错的收获: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20岁时,华罗庚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吴健雄1912 年5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1923 年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1927
年毕业任小学教师。两年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 1934 年获得学士学位。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1944年研究生毕业。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五岁入小学,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李政道曾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
在那个动荡时代,有人肯出资办学是比较罕见和值得鼓励的,让小孩有书读就不错了,限制相对少点。
现在不说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大学都有教育部管理下的正规军,有人出资办学相当于是来抢饭碗的。
教学教学,一个愿教,一个愿学,双向自由选择,如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