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足球是很残酷的运动

平时看少看足球,这次世界杯可看够本了。

如果小组赛是在打小算盘,那么淘汰赛就是决斗的开始。

进攻方面,技术好也只是代表能进球的机会高,但是进球本身的机率是很低的,机会出来了还要看运气。

防守方面,注意力要很集中,要拼掉很大一部分的体力,有时还要付出犯规甚至红黄牌的代价。

裁判方面,误判是常有的,使天平在晃来晃去,一个误判可能导致整个形势的改变。

足球不单是圆的,而且很圆很圆,没有人能掌握胜负,但是胜负却又客观存在。

任凭如何努力,可能在一瞬间,所有都白费了。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居然停了12小时的电

早上回到单位,就接到小猪妈的电话,说家里停电了,晚上5点半才有电。

晚上6点多,到百灵路口,发现红绿灯不亮了,司机也比较缺德,根本不让行人。

走道巷口,发现旁边的高楼下面一堆人,22层的大楼走道、电梯都没电,一群人等着。一问,说5点半推迟到7点半。

到家,想一想不对,怎么高层没发电机啊?下楼去看了附近2个高层,都是没有发电机的,整栋楼黑乎乎,就门卫的地方点了蜡烛。

吃过饭,带着小猪女逛街,逛了半天,下雨了。躲了一会雨,8点半,终于来电了。

差不多停了12个小时的电,而且片区很大,整个百灵路两边都停了。还以为回到了80年代。

http://www.cec.org.cn/news/deptnews.asp?id=345
"中电"和"港 灯"1997年的供电可靠率分别为99.9985%和为99.99923%。

http://www.chinapower.com.cn/companyproduct/viewenterprisenews.asp?newsid=1000038945
2008年上半年,南京城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仅为1.21小时/户,市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9961611.html
2009年1-7月,广州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3.124小时/户,同比减少5.46小时 /户。

如果上述数据是真实的,广州供电局的可靠率也太低了。97年,香港平均每户停电0.13小时;08年上半年,南京平均每户停电1.21小时,全年可能为2.42小时;09年前7个月,广州平均每户停电3.124小时/半年,全年可能为5.355小时,08年更为夸张,可能为14.715小时。

http://www.heh.com/hehWeb/DomesticServices/BillingPaymentAndElectricityTariff/TariffTable/Index_zh.htm
香港电灯的基本居民电价:0.884港元/度,相当于0.778元/度。

广州的居民电价也0.61元/度了。估计有人愿意用0.8元/度的价格获取更可靠更高质的电能。

照相的一些光学原理

光学原理对摄影操作不是很有实际意义,但是可以更好地理解照相的过程。

一、变焦
http://blog.csdn.net/lonet/archive/2009/07/10/4336838.aspx
http://a007xu.blog.163.com/blog/static/44645988200931211350827/
http://wenwen.soso.com/z/q134817076.htm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照相机是凸透镜的一个应用:物距(u)>2焦距(f),2f>v(像距)>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位置在异侧 。成像公式:1/焦距=1/物距+1/像距。
u=2f,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
f<u<2f, 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

与另外2种应用对比或作图可以发现,当u不变,f增大时,像的大小和像距会增大;f减少时,像的大小和像距会减少。
对于同一物体,要在照片内显得大一点,需要用到变焦镜头的变焦功能,增大焦距,使实像变大。

因为,焦距增大时像距范围也增大,需要将镜头中心与胶片的距离增大。实际上,胶片是固定的,需要将镜头往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同时物距也会稍微减少。
所以,在增大焦距时,会看到镜头伸长。由于镜头往远离胶卷的方向移动,也使视角同时减少了。
实际上,光改变镜头与胶片的距离不改变焦距,也能使视角产生变化。但是这样做意义不大,很可能使镜头与胶片的距离不在f到2f的距离内,无法获得清晰的影像。所以只有改变焦距才能在大范围内有效改变视角。

反之亦然。

二、对焦
http://www2.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page=2&id=1039
http://hi.baidu.com/wwgblog/blog/item/6d264cb5ae1260ce37d3ca72.html

根据物距(u)>2焦距(f),2f>v(像距)>f,只要是在视角范围内的物距>2焦距的物体都会在相机内部的f至2f这个距离内成像,如果胶片能够在这个范围内移动,就可以得到任意物体清晰的影像。这个过程称之为对焦或调焦。

调焦通常采用下述2种方式来进行:

1.整组调焦:将整个镜头向前伸出有限距离x,此增大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象点正确地落实在胶片平面上,以保持象面的清晰度。此增大量x称调焦量。
这种调焦方式在使用时,只需转动镜头上的调焦环,调焦环上刻有与调焦量对应的底片与被摄景物之间的距离标尺,调焦环带动镜筒上的多头螺纹,让镜头产生轴向移动,使镜头的焦点落实在胶片平面上。由于是整组移动镜头,镜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因此能始终保持镜头的成象质量处于最佳状态。
由于镜头整组移动,实际上物距和镜头中心到胶片的距离同时变化, 根据成像公式:1/焦距=1/物距+1/像距,如果物距基数比较大,可以忽略物距的变化,也可以忽略镜头中心到胶片的距离的变化,认为视角是不变的。

2.改变焦距:这种调焦方式是通过移动镜头中某组镜片的轴向位置,从而稍微变动了镜头的焦距,以使物距变化时能保持象距不变。为前组调焦示意图,它是最常采用的调焦方法之一。可以前组单片调焦,也可以前组一齐移动调焦。此外还有采用中组或后组的调焦形式。这种调焦方式的优点是调焦时整个镜头可保持不动,调焦量小,调焦机构也较简单。变焦镜头由于镜片多,体积大,整组移动有困难,往往多采用这种方式调焦。


三、景深
http://www.xitek.com/book/optical/depthoffield.htm
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个前后纵深成为景深。虽然,每次只有一个距离的物体真正落在胶片上,但附近的物体如果在景深内,也被认为是清晰的。超过景深范围的物体,就会显得模糊。

实际上多点对焦,也就是将这几个点都落在景深内,实际可能没有一个点落在胶片上。

景深有个计算公式,但比较复杂。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增大光圈和减少距离增加光线进入相机内部的角度,可以看作增加实像发射光线的角度,与相片距离大于一定值的实像就出现模糊,减少景深。
增大焦距,使像距范围增大,可以看作在相机内部将实像拉开,实像之间距离增大。除了在胶片位置的实像,其他实像到胶片的距离相应增大,容易变得模糊,减少景深。另外,物距越小,像距增加越明显。

光圈越大,镜头焦距越长,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可以利用浅的景深来做出背景虚化的效果。也可以利用深的景深使相片最大范围清晰。

2010年6月16日星期三

童年愿望 之 魔方

小时候,见小朋友玩魔方也拿来玩过几下,不过难度太大,没什么头绪。

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要是会将魔方还原那多好。

到了中学,在同学家见到一个魔方,还听说有一本专门教玩魔方的书,只是当时讯息比较落后,没机会见到。

最近,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个魔方教程。六一节,在给小猪女买礼物的时候,拥有了我的第一个魔方。

小猪妈的实验,证明这个教程还是可行的,只是步骤比较烦琐了一点。

我开始了魔方之旅,虽然不太熟练,也成功的将魔方还原。

呵呵,年近三十,终于完成了童年的一个愿望。




2010年6月14日星期一

完全的迷失

整理硬盘,发现里面有一部美剧 Lost。

这部Lost看得人头晕晕的,到第二季开始已经看不下去了,直到大结局才看最后一季。

看完大结局,还是一样的迷失,真不愧称为Lost。

讲了些什么?好像也没讲什么。

最后,一帮人死后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地方,可能是天堂吧,又聚在一起。

其中有一个Ben,生前为自己想做的事情牺牲了许多人,不好意思一起聚会。

人在世上,都会有欲望和追求,也会因此犯错,这就是迷失?

越是坚持,越是执着,越是迷失?

最好的状态,是能够自给自足,能力与追求相匹配,又不影响他人。






2010年6月10日星期四

2010年江苏卷附加题最后一题

今年是我远离高考的十年庆,连技术群都讨论起高考题。一场高考搞得满城风雨,实在让人无语。

十年过去,对原来的考试都没什么印象了,考完就把所有东西忘了,只记得考得不怎么样,英语狂差,其它还好。

后来上了大学,遇到一群朋友,一起过得很开心。

高考只是一场经历,考得好的人也有堕落的,考得一般的人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就。

-----------------------------------------------------------------------------------------------------------------------------------
已知三角形三边a,b,c都是有理数,求证:
1)CosA 是有理数;
2)CosnA 是有理数

概念: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非零整�b的比(ratio),通常写作a/b,故又�作分�。
性质:
有理数+-*/有理数还是有理数

证明:
1)
因为
cosA=b方+c方-a方/2*b*c
a b c 是有理数
所以
cosA是有理数

2)
假设cos[(n-1)A]和cosnA是有理数时,cos[(n+1)A]也是有理数
因为
cos[(n-1)A]=cosnA*cosA-sinnA*sinA是有理数
cosnA*cosA是有理数,
所以
sinnA*sinA是有理数,
所以
cos[(n+1)A]=cosnA*cosA+sinnA*sinA是有理数,假设成立

当n=2时
因为
cos[(n-1)A]= cosA,是有理数,
cosnA= cos2A=cosA方-1,是有理数
所以
n=2时,cosA和cos2A是有理数,假设成立,cos3A是有理数。如此递推,cos2A和cos3A是有理数,假设成立,cos4A是有理数...
所以
对于任意n>=2,假设成立,cos[(n+1)A]是有理数。
又因为
cosA,cos2A是有理数
所以
对于任意n,CosnA 是有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