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er-to-the-x(FTTx)光纤接入
FTTx技术主要用于接入网络光纤化,范围从区域电信机房的局端设备到用户终端设备,局端设备为光线路终端
(OpticalLineTerminal;OLT)、用户端设备为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ONU)或光网络终端
(OpticalNetworkTerminal;ONT)。
根据光纤到用户的距离来分类,可分成光纤到交换箱(FiberToTheCabinet;FTTCab)、光纤到路边
(FiberToTheCurb;FTTC)、光纤到大楼(FiberToTheBuilding;FTTB)及光纤到户
(FiberToTheHome;FTTH)等4种服务形态。美国运营商Verizon将FTTB及FTTH合称光纤到驻地
(FiberToThePremise;FTTP)。上述服务可统称FTTx。
FTTH,ITU认为从光纤端头的光电转换器(或称为媒体转换器MC)到用户桌面不超过100米的情况才是FTTH。
FTTx技术分类
光纤连接ONU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点对点形式拓扑(PointtoPoint;P2P),从中心局到每个用户都用一根光纤;另外一种是使用点对多点形式拓扑方式(PointtoMulti-Point;P2MP)的无源光网络
(PassiveOpticalNetwork;PON).
点对点直接光纤连接具有容易管理、没有复杂的上行同步技术和终端自动识别等优点。另外上行的全部带宽可被一个终端所用,这非常有利于带宽的扩展。但是这些优点并不能抵消它在器件和光纤成本方面的劣势。Ethernet+MediaConverter就是一种过渡性的点对点FTTH方案,此种方案使用媒体转换器(MediaConverter;MC)方式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进行长距离的传输。其中MC是一个单纯的光电/电光转换器,它并不对信号包做加工,因此成本低廉。这种方案的好处是对于已有的电的Ethernet设备只需要加上MC即可。MC方式的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对于目前已经普及的100MbpsEthernet网络而言,100Mbps
的速率也可满足接入网的需求,不必更换支持光纤传输的网卡,只需要加上MC,这样用户可以减少升级的成本,是点对点FTTH方案过渡期间网络的解决方案。由于其技术架构相当简单、便宜并直接结合以太网络而一度成为日本FTTH的主流,但在2004OFC会议中,NTT宣称将从现在起日本FTTH标案将采取点对多点(PointtoMulti-Point,P2MP)架构的PON网络模式,势必将影响MC的未来。
在光接人网中,如果光配线网(ODN)全部由无源器件组成,不包括任何有源节点,则这种光接人网就是PON。PON的架构主要是将从光纤线路终端设备
OLT下行的光信号,通过一根光纤经由无源器件Splitter(光分路器),将光信号分路广播给各用户终端设备ONU/T,这样就大幅减少网络机房及设备维护的成本,更节省了大量光缆资源等建置成本,PON因而成为FTTH最新热门技术。
APON是在1995年提出的,当时,ATM被期望为在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主干网占据主要地位。ATM协议复杂,APON的推广受阻的影响,另外设备价格较高,相对于接入网市场来说还较昂贵。由于APON只能为用户端提供ATM服务,2001年底
FSAN更新网页把APON改名为BPON,即"宽带PON",APON标准衍变成为能够提供其他宽带服务(如Ethernet接入、视频广播和高速专线等)的BPON标准。
EPON是由IEEE802.3工作组在2000年11月成立的EFM(EthernetintheFirstMile)研究小组提出的。EPON是几个最佳的技术和网络结构的结合。EPON以Ethernet为载体,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下行速率目前可达到10Gbit/s,上行以突发的以太网包方式发送数据流。另外,EPON也提供一定的运行维护和管理(OAM)功能。EPON技术和现有的设备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而且
EPON还可以轻松实现带宽到10Gbit/s的平滑升级。新发展的服务质量(QoS)技术使以太网对语音、数据和图像业务的支持成为可能。这些技术包括全双工支持、优先级(p802.1p)和虚拟局域网(VLAN)。但目前Ethernet支持多业务的标准还没有形成,它对非数据业务,尤其是TDM业务还不能很好地支持。另外,和GPON相比它的传输效率较低。
GPON,2001年,FSAN组启动了另外一项标准工作,旨在规范工作速率高于1Gbit/s的PON网络.这项工作被称为GigabitPON(GPON)。GPON除了支持更高的速率之外,还要以很高的效率支持多种业务,提供丰富的OAM&P功能和良好的扩展性。
http://www.wangchao.net.cn/bbsdetail_1863031.html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无源光网络(PON)的概念由来已久,它具有节省光纤资源、对网络协议透明的的特点,在光接入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以太网(Ethernet)技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其简便实用,价格低廉的特性,几乎已经完全统治了局域网,并在事实上被证明是承载IP数据包的最佳载体。随着IP业务在城域和干线传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以太网也在通过传输速率、可管理性等方面的改进,逐渐向接入、城域甚至骨干网上渗透。而以太网与PON的结合,便产生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它同时具备了以太网和PON的优点,正成为光接入网领域中的热门技术。
GPON(Gigabit-Capable PON)
技术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大覆盖范围,用户接口丰富等众多优点,被大多数运营商视为实现接入网业务宽带化,综合化改造的理想技术。
GPON最早由FSAN组织于2002年9月提出,ITU-T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3月完成了ITU-T G.984.1
和G.984.2的制定,2004年2 月和6月完成了G.984.3的标准化。从而最终形成了GPON的标准族。
基于GPON技术的设备基本结构与已有的PON类似,也是由局端的 OLT(光线路终端),用户端的ONT/ONU(光网络终端或称作光网络单元
),连接前两种设备由单模光纤(SM fiber)和无源分光器(Splitter)组成的 ODN(光分配网络)以及网管系统组成。
在GPON标准中,明确规定需要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数据业务(Ethernet 业务,包括IP业务和MPEG视频流)、
PSTN业务(POTS,ISDN业务) 、专用线(T1,E1,DS3, E3和ATM业务)和视频业务(
数字视频)。GPON中的多业务映射到ATM 信元或GEM帧中进行传送,对各种业务类型都能提供相应的QoS保证。
http://www.ccidcom.com/news/news.php?newsid=34381
泛融合时代,宽带业务将成为运营商利润的源泉。早在几年前,哪种技术将成为全业务宽带的基石就备受争论。那时EPON、GPON刚刚起步,DSL还在独撑大局。随着视频、P2P等高带宽业务需求的逐渐扩大,能够提供至少1~2Gbps带宽的EPON与GPON脱颖而出。
如何实现全业务宽带,EPON和GPON设备商都拿出了适合自己网络特点的方案。不过,运营商的网络架构却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以太网、TDM等多种技术仍然是运营商网络的重要部分,这也注定全业务宽带不可能只属于EPON或GPON,而是在EPON、GPON混插的网络环境下继续发展。
基于ITU-TG.984.x标准,GPON明确了可以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数据业务(Ethernet业务,包括IP业务和MPEG视频流)、
PSTN业务(POTS、ISDN业务)、专用线(T1、E1、DS3、E3和ATM业务)和视频业务(数字视频)等,并提供全面的QoS保证不同业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
GPON在单根光纤上支持2500Mbit/s下行速率及1250Mbit/s上行速率,并且约92%的利用率使单纤能够提供的有效带宽大大高于xDSL及其他光纤接入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高清晰IPTV、视频点播等高带宽应用。
实际上,运营商在推出全宽带业务的同时,就已经把PON技术推向了高、中、低各类群体。而EPON、GPON除了技术差别以外,还存在不同群体的定位问题:EPON适合以太网用户,GPON适合TDM企业级用户,因此,一个区域实现各类群体的完全包容,EPON、GPON需要合作。
从商用规模上讲,EPON和GPON已经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很多业内评论认为,GPON已经黯然失色。
PON作为新一代接入技术,下属BPON、EPON、GPON等多种技术,各种技术有鲜明的特点,应用范围也包含了宽带接入、TDM专线和基站回传等多个领域。在FTTx上,EPON领先GPON的原因主要来自FTTx使用群体。
高鹏认为,FTTx主要客户群体是家庭用户,从以太网演进而来的EPON,拥有GPON无法比拟的深厚以太网"群众"基础,加之运营商又迫切想通过提升带宽来拉动宽带接入业务发展,EPON组网技术相对简单,EPON迅速取得FTTx市场应用也就顺理成章。
华为接入网产品线副总裁蒋作谦认为是全业务运营商对多业务承载的需求,"GPON在多业务承载、全业务运营上更有优势。"他说。
http://tech.ddvip.com/2006-09/11572975009015.html
PON是指点对多点的光分配网络,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和多个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间通过无源光纤分配器(POS,passive optical
splitter)连接。在PON系统中,下行数据以广播方式从OLT发送到所有ONU,而上行数据则从各个ONU统一汇聚到中心局端OLT。
http://baike.baidu.com/view/302944.htm
TDM:时分复用和复用器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 and Multiplexer)
TDM英文解释其工作机制: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Digital)――two or more
sources gathered together take turns to send packes over a single
medium use different time。
时分复用是指一种通过不同信道或时隙中的交叉位脉冲,同时在同一个通信媒体上传输多个数字化数据、语音和视频信号等的技术。电信中基本采用的信道带宽为
DS0,其信道宽为 64 kbps。
电话网络(PSTN)基于 TDM 技术,通常又称为 TDM 访问网络。电话交换通过一些格式支持 TDM:DS0、T1/E1 TDM 以及
BRI TDM。E1 TDM 支持2.048 Mbps通信链路,将它划分为32个时隙,每间隔为64 kbps 。T1 TDM 支持1.544
Mbps 通信链路,将它划分为24个时隙,每间隔为64 kbps,其中 8 kbps 信道用于同步操作和维护过程。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是通信技术中基本多址技术之一,在2G(为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被采用,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多址技术中。
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予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
http://www.cww.net.cn/tech/CDMA
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是近年来在数字移动通信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
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是依据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而是用各自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如果从频域或时域来观察,多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接收机用相关器可以在多个CDMA信号中检出其中使用预定码型的信号,其它使用不同码型的信号因为和接收机本地产生的码型不同而不能被解调。
CDMA 的基本技术之一是扩频,因此这一多址技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在军事通信和电子对抗中予以采用,60年代以后又在军用卫星通讯中采用。20世纪90年代第二代(2G)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问世,其较TDMA之优点已见端倪,在系统容量、通信质量和保密性方面均有优于TDMA之处,ITU推出的IMT-2000(3G)标准及之后批准的几个3G标准均系采用CDMA多址方式。
CDMA最早由美国高通公司推出,与GSM相同,CDMA也有2代、2.5代和3代技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