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觉老窦老,是他掉了两颗门牙的时候,呵呵。
老窦人其实都几好,就是有时太过严格、较真、脾气大。
我也很快做老窦了,不知我的"天天"如何看我。
不知道"天天"以后讲什么话?但我还是想将老窦的来由教给他。我也要做一个好的老窦。
參考資料:
http://hk.geocities.com/venusmama9161/literarywings_frankie/literarywings_fascinliteration_cul2.htm
廣東人管叫父親為「老竇」,極之普遍。有時候,我們會用「連老竇姓乜都唔記得」一語來責備那些沉迷玩樂的人。翻開報章雜誌,我們也時常看到「(
某藝人 )十月榮升第二任老竇」,「(
某明星提早做老竇」等的標題。有人會嫌「老竇」過於粗俗,自己不肯說之餘,聽到別人說也渾身不自在。事實上,「老竇」一點也不粗俗,反而非常古雅,是我們對父親的一個很適當的敬稱。
「老竇」的「老」,在這裡是一個前綴語,含有一種尊敬的意味,就像我們叫老師、老先生一樣。「老竇」其實就是對一個姓竇的人的尊稱。問題是,這個姓竇的是何許人也,竟教我們每日掛在口邊?
讀過《 三字經 》的朋友肯定聽過「竇燕山」這個人物。沒錯,「老竇」的「竇」正是竇燕山。《
三字經》云:「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本名竇禹鈞,是五代時人,名見《
宋史‧竇儀傳》,後周顯德年間官至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竇禹鈞是薊州人,薊州古屬燕地,故人們稱他「竇燕山」。據宋元兩代的一些筆記所載,竇燕山年到三十還是膝下無嗣。有一晚他夢見祖父對他說:「汝命中已該絕嗣,壽亦只在明歲,及早行善,或可少(
稍 )延。」竇燕山由是戒奢克儉,行善布施,積了不少功德,果然陸續生了五個兒子( 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
)。後來五個兒子還相繼登科,身濟卿相,號稱「竇氏五龍」,一時傳為佳話。而竇燕山本人也活到八十三歲,壽終正寢。十朝元老馮道與竇燕山頗有交情,曾贈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南宋王應麟的《
三字經 》中對竇燕山的描述,大概是源於這首詩吧。
竇燕山「教子有義方」,五子皆顯,堪稱人父之典範,廣東人讀到這個典故,難怪會發明「老竇」這個雅稱。而今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典故,將「老竇」書作「老豆」,以為將錯就錯,殊不知「老竇」就是正寫。也許這個「竇」字太多筆畫了,人們將「老竇」簡化為「老豆」,也是值得諒解的。
有个小插曲,不小心把老窦生日的照片删除了。用Undelete_plus,磁盘文件恢复大师2008、Recover My
Files、Smart Data Recovery 4.1恢复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用Final Data V2.01搞定的。十分感谢
Final Data。以后删文件要谨慎再谨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