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0日星期二

权证与行权

http://blog.21ic.com/user1/2378/archives/2007/36012.html
http://business.sohu.com/20060821/n244912554.shtml

权证的主要属性有:认购/认沽,权证价格,行权价格,行权比例,行权期限。可能每个公司对同一个股票发行的权证都不一样,需要通过对权证的属性的分析决定权证是否值得购买。


问:什么是权证?

答:权证是一种有价证券,投资者付出权利金购买后,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某一特定期间(或特定时点)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证券。其中:发行人是指上市公司或证券公司等机构;权利金是指购买权证时支付的价款;标的证券可以是个股、基金、债券、一篮子股票或其它证券,是发行人承诺按约定条件向权证持有人购买或出售的证券。

问:怎样阅读权证的发行公告书?

答:权证的各要素都会在发行公告书中得到反映,举例来说:A公司发行以该公司股票为标的证券的权证,假定发行时股票市场价格为15元,发行公告书列举的发行条件如下:

发行日期:2005年8月8日;存续期间:6个月;权证种类:欧式认购权证;发行数量:5000万份;发行价格:0.66元;行权价格:18.00元;行权期限:到期日;行权结算方式:证券给付结算;行权比例:1:1。

上述条款告诉投资者由A公司发行的权证是一种股本认购权证,该权证每份权利金是0.66元,发行总额为5000万份,权证可以在六个月内买卖,但行权则必须在六个月后的到期日进行。

如果到期时A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为20元,高于权证的行权价18元,投资者可以18元/股的价格向发行人认购市价20元的A公司股票,每股净赚2元;如果到期时A公司股价为15元,低于行权价18元,投资者可以不行权,从而仅损失权利金0.66元/股。

问:投资者如何利用权证获取收益?

答:首先,可以利用权证获取超额收益。权证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投资工具,购买时只需花费少量的权利金,但有可能收益会很大。

例如:投资者李先生投资1000股A公司股票,王先生投资10000份A公司的认股权证,行权价格为18元。假定两人同时入市,入市时A公司股票价格为15元,权证到期时,A公司股价上升到20元,则李先生和王先生的盈利情况见表一。

从表中对比可以看出,权证投资具有很高的杠杆性。王先生判断正确的情况下,其买入A公司权证的收益远远超出李先生购买股票的收益。当然,如果王先生判断错误,其投资亏损则同样远大于李先生。

其次,可以利用权证进行避险。投资者如果已经持有A公司股票,可以购买权证进行避险,如果投资者估计A公司股票会上涨,但又可能会出现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可以花费少量的权利金买进A公司的认沽权证,一旦当股票未来下跌时,权证获得的收益部分可以用来弥补A公司股票的损失。而如果预测正确,股票价格上涨,买入的股票已经获利,所损失的只是少量的权利金。

问:什么是权证的盈亏平衡点,您能否找个具体的权证演示一下怎么计算的?

  答:权证的盈亏平衡点是指根据权证的现价、正股的现价以及权证行权价,推算出来的在行权时正股价格需要达到多少才能让权证持有者实现盈亏平衡(没有考虑行权费用)。

  认购权证的盈亏平衡点=行权价+权证价格×行权比例

  认沽权证的盈亏平衡点=行权价-权证价格×行权比例

  例如:某认购权证现价0.9元,其标的证券现价3.6元,行权价格为3.5元,行权比例为1:1,则其盈亏平衡点为3.5+0.9×1=4.4元。也就是说,当股票价格上升到4.4元以上,投资者可以通过在行权期以行权的方式获利。

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

70后VS80后,幸运日没有战斗

今天是我的幸运日,居然停战了,只好将注意力放在别的事情上。

上Chinaren,发现网上好像不少70后VS80后的文章。
http://club.chinaren.com/62/111872422.html 80后,没有出息的一代
http://club.chinaren.com/110516447.html 80后,你有什么资格谈买房?
http://club.chinaren.com/111997857.html 70后的,别在那丢人了


我是属于郁闷的80后,我觉得我最欣赏的生活是90年代初的家乡。那时候人很朴素,大家收入少,但东西也便宜;大家都没有房子,租的是公房;工作压力也不算大,很少加班的,流行一回家就看电视或者听收音机。

后来,贫富差距渐渐拉大,大家开始攀比,开始努力赚钱来满足自己日益上涨的欲望;垄断企业的优势渐渐体现出来,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习以为常。

到我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楼价急剧上涨,物价稳中有升。虽然我回到了家乡,但那已经不是90年代初的家乡,交通堵塞、空气混浊。竞争很厉害,工作压力也大,身处繁华的城市,但没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空间。

每个年代都有一定的机遇,60后遇上大学复兴,70后遇上改革开放,80后遇上全球化。但刚刚毕业的80后还没能抓住这个机遇,就撞上了劳动力过剩、物价上涨。要抓住机遇,还得有能力。70后和80后的能力其实没多大区别,但你少了10年的经验,要想在别人面前分一杯羹还是很难。

只能慢慢积累了。其实我要求不高。

绿卡、蓝卡、红卡

从美国的绿卡,到欧盟的蓝卡,好像到处都缺乏劳动力,要吸引外国得到人才。什么时候中国也要搞个红卡。

http://news.csdn.net/n/20071026/109950.html

与美国"绿卡"争抢人才 欧盟"蓝卡"正式上路

据法国《欧洲时报》援引法新社报道,欧盟委员会10月23日推出与美国的永久居留证"绿卡"竞争的
"蓝卡",为高技术人才移民欧盟创造有利条件。布鲁塞尔指出,面对人口的老化和经济的快速变化,欧盟"越来越需要有专业技术的劳力"。


22日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仅德国一国,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其他科学人才的匮缺每年就使国家少赚185亿欧元。欧盟委员会的指令草案表明,这种"蓝卡"将是一种两年有效、可延续的居留证和工作许可证,欧盟27个成员国每一国的颁发条件完全相同。

这些条件是:必须拥有合格的文凭,起码拥有三年职业经验,并有工作合同,该工作岗位须是欧盟劳工无法补缺的。为了避免工会特别担忧的福利降格,欧盟委员会建议,该移民的工资须是其前往供职的国家法定最低工资的三倍。

欧盟工会联合会对此做出反应:"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相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关键点。"据悉,移民劳工还可以按照加速程序,把他的家人办到欧盟。家庭团聚困难是欧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而法国22日通过的新移民法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难。

技术人才移民到欧盟某一成员国后,须经过两年的初期阶段,此后便有权到欧盟另一成员国工作,条件是有聘书。技术移民可以积累在不同国家的居留时间,以获得长期定居身份。好几个欧盟成员国最近通过了法案,招徕发展中国家的精英。但这些法案很不相同,没有设立准许从一国流动到另一国的条款。

例如,法国2006年夏季宣布设立一种有效期为3年的"技能及才能"卡,以期吸引艺术家或研究人才。然而,一年后的今天这种身份证还未出炉。欧盟委员会在这个问题上态度谨慎,因为成员国的就业市场情况不尽相同,各自独立决定接纳的移民人数。

布鲁塞尔的另一个担忧是,不要授人以柄,被指责加剧穷国的人才外流形势。例如,大巴黎地区拥有的贝宁裔医生比贝宁还多。欧盟指令文本指明:"成员国应当避免在发展中国家缺乏人力资源的部门积极招揽人才。"

经常理解错的古文

我从小语文就不好,古文更是不行。


http://mamuren.blog.sohu.com/68234288.html
中国人误传千年的三句话

1、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

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
"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2、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
"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又是孔老先生的话,小小景仰一下下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真不知道那些曲解这话的人怎么想的,你要说这话是教育家孔子说出来的,谁信啊?都把人民当白痴来忽悠了?

2007年10月21日星期日

不职业

有点意思,其实重要的一点是要将东西讲清楚:时间要讲清楚、对问题的理解要讲清楚、对事情的把握程度要讲清楚。
现在事情做得很匆忙,要节约时间,必须将东西讲清楚。

http://blog.csdn.net/shuangtixi/archive/2007/09/12/1781594.aspx

职场上,更职业的人受欢迎,因为比较职业的人让他人更放心。在他人眼里,一个是否职业,往往取决于是否让听者放心。
从日常的谈话上,一个人是否职业,就能看出个大概来。试看这几句:

"我尽快。"
不同的人,"尽快"的含义是不同的。有的人讲尽快,指的是五分钟;有的人,指的是三小时内;更多的人,话中意思并不包括时限,指的只是一种想尽快办的心情;还有一种人,只是想敷衍一下对方。除最后一种外,前三种的含义究竟是哪一种,听者没法明白,也就没法放心了。
解决这个问题,是把"尽快"变成"××时间内办完"。

"我明白了。"
接受任务或听取客户需求时,有些人会迫不急待地表达"我明白了"。且慢,大部分情况下的"我明白了",实际上指的是"我理解出了一种意思"。被理解出的意思,与说话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则不一定。
职业的人通常都会与说话者确认意思。

"我试一下。"
发生在接受上级任务时最为常见。企业办事一般都有时限、有完成的标准。试一下?结果会怎么样,此时还没说明。上级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说明上级没经验;常说这话,说明说话者不够职业。
职业人的做法通常是:"我负责办。××时给你一个答复"。尚有不明情况没向上级或客户问清楚时,职业人会问下去,不会轻易承诺。遇到确实没把握、又不急迫的事,才会说"我试一下"。

职场中,上司和整个企业管理的不职业,许多时候会影响员工的职业性,造成员工不得不说类似这三句的话。此时,员工有没有更高的发展目标,是其行动方式的根源,有较高目标且愿意行动者不一定会严格坚持这些职业做法,但仍会用比周围更职业一些的方式工作。

职业不职业,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事,别人的看法才是关键。而看别人是否职业,这三句话可是很灵的。

2007年10月13日星期六

一问三不知

西祠原来也有有水平的帖子:

http://www.xici.net/b760230/d59483877.htm

"一问三不知"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没说一问四不知呢?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为什么它可代表所有的事全然不明呢?它本来是出自《左传》,据记载,晋国的荀瑶率领军队攻打郑国时,荀文子认为,不可轻举妄动,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这段记载在古书中首先提出了"三不知"的说法。荀文子说话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进攻谋略,是开始、中间和最后终结(即"始衷终")都弄得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进攻。现在我们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难吗?

所以,从这段话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

明朝人姚福在《清溪暇笔》一书中的说法也印证道:"俗谓忙遽曰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左传》。"

"一问三不知"是指事情从始对终三阶段全不知晓,囊括了世间万事的来龙去脉,加则累赘减又不足。刚刚好呢!

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

猪才出动了,战斗十分激烈

猪才今天终于出动了,为了表示支持,眼朦朦的早起陪它上班。

其实也只能精神上支持一下了。

今天战斗异常激烈,至14:40分为止,在200488战区又重蹈了两个星期的覆辙,从8.65一直跌到了8.250,我在8.45和8.34的高地各投入的600名战士,结果损失惨重。最后,加上以前投入的队伍,集结在了8.56的高地。在200771战区由于得到的友军的强烈支援,曾一度冲高到23.00高地。在边缘战区200570也有一定的人员损失。

2007年10月6日星期六

还权于民,还财于民

看了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艰巨的中国再平衡》(史蒂芬・罗奇
),里面提到:最新的五年规划还明确指出中国未发达的服务行业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就业领域。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应该更多依赖劳动力密集的第三产业,特别是分销和物流领域,例如批发、零售和跨国运输等行业。

接着在google上搜索:
中国未发达的服务行业
得到的结果是:
《中国为何未能成为发达国家》《建立劳动与资本共享的富国之路》《发达的真相》(蔡定创)

蔡定创 南京高级陆军学校( 现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
合成军指挥专业毕业,现任海南经天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西清明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十七年军旅生涯、先后在江西省中国银行、海南省信息中心工作,并担任过海南省信息技术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海南信联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蔡定创有着丰富的工作阅历和经济理论功底,他从事过投资、金融、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管理等。他关注社会、倾心强国,在强国论坛上发表过不少有关时政、经济、军事、改革方面的贴文。他的《郎顾之争,其实质是中国的发展道路之争
》、《 台湾统一的策略选择 》、《 以民为本,建立投资股市的九大治本措施 》、《 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 》、《资源经济论
》等都是在网上被广泛转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好贴文。

正是这个有军队背景、充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的人,提出了下面的看法:

中国经济至今没有建立起发达经济体所绝对必须的――以兼顾劳资双方共同利益为特征的共享经济体,资本和权力部门利益被最大化,劳动者的利益诉求被忽略。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发生巨大反差,劳动与资本所发生的结构性失衡,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劳动与资本共享的经济体是发达国家的基本前提,而这一前提是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制度的作用。主要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个社会阶层都不可能自动地放弃既得利益,当权力与资本结盟后,最高决策层的号召都会显得无能为力。何况,国家的决策、监督与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当基本制度缺失时,个人的作用十分有限。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反民主的呼声,其实质也就是已获得话语权的强大资本方面为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本能反应。这个时候,我们该温习一下邓小平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提高工资危险"论者是资本方代言人,为了资本利益掩盖这个早已被证明了的事实而已。

最大的反思:
  为什么西方会大力发展民主和社会福利制度,而中国选择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最大的问题还是生产力实际水平,而不是理论上的生产力最高水平的代表。
  二战之后,美国的民主仅有白人才拥有;马丁路德金的一民权运动形式出现的黑人解放运动,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同时毛泽东向全球输出革命,毛泽东语录在西方广为传播。美国资本家在群众自发的民主革命斗争面前,选择了妥协;欧洲的社会民主党很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家尝试了部分社会主义社会实践。西方终于成为民主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度,给每一个愿意努力上进的成员以一定的机会,限制财阀成了个别国家的选择,他们建设的,称之为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民主社会主义
  大字报,不就是现在网络世界的前身吗?
  中国的改革,全面背弃了毛泽东思想。劳动人民失去了所有的福利,只有官僚集团继续享受。

我咨询过几个朋友,他们给出了心目中的中国未发达的服务行业:
从事广告业的师兄:婚庆、殡葬,婚庆不是指酒席,而是指酒席外的其他服务。
在英国学经济的高中同学:金融、电信,金融指信用评级系统,银行全部联网,提款不需要手续费,支票通行,印鉴都能科学地辨别真伪 。
在北京从事交通行业的大学校友:整个服务行业都欠发达
,只是在中国的服务性行业中,饮食业是比较发达,特别是珠三角。觉得中国的饮食业有自己特色的好少,好多都是大杂烩,而且服务态度超差。

认为服务行业不发达,主要是认为:1、该行业没有市场,很难发展;2、有市场,但服务技术和服务态度差。

只有顾客觉得值得花钱,而且有钱可以花,才会有市场;只有从业人员觉得有钱赚,而且赚得开心,才有好的服务。

终归一个字,钱。

假设一个产业工人获得10个单位的工资,那么它只能够从农民手中交换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就是说他只能养活农民而已。如果该产业工人获得100个单位的工资,他还可以将每日三餐都交给社会,如吃住、娱乐、旅游等等,将带动整个服务行业成倍数地增长。

还权于民,还财于民。

2007年10月5日星期五

营商环境恶化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10-01/000002745701.html

营商环境恶化应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在中国这个社会,没有点背景和后台,怎么做生意啊?

还是老鼠说得对,没关系的,不想搞关系的,还是炒股比做生意要好,社会上的关系太复杂了。

郎咸平教授胆子够大,我喜欢,搞研究的就要这样,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郎咸平认为,这些现象显示出来的本质意义:第一,是我们营商投资环境急速恶化。这几年,由于我国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企业家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形成了我所谓的虚拟资金,打入股市、楼市。这笔资金有多少,中国企业家的投资意愿是西方先进国家的20%不到。剩下这么多钱干什么,形成虚拟资金打入股市、楼市。第二笔资金,就是今天大面积的腐败之下,各级贪官污吏的贿赂款去了哪里,不会凭空消失。这些款项形成第二笔虚拟资金打入股市、楼市。第三项资金才是各位谈的国际热钱。最后就是各位谈的储蓄款流动性的问题。

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

2007年10月4日星期四

第一次更换吸顶灯的电气工程师

猪窝里面的吸顶灯坏了有半个多月的吧。拆下来准备更换,但是灯的型号比较奇怪,价格也不熟悉,商店里面的做工感觉不好,一直没有去弄。

这次,趁着十一,在友谊买了一个欧普28W-2D管和一个配套的28W镇流器。友谊的东西比较贵,要42+42元,不过有卡也就算了,买别的也差不多。

由于型号和原来的灯盘不配套,安装也费了不少时间:在灯盘上钻了个孔,利用了原来的一个安装孔,还用了一长一短的两个螺丝才把镇流器给固定住;安装的位置不在正中间,管子装上去差点就突到外面去了,那样连罩都没法装;还有原来的固定电线的地方被挡住了,没法固定电线,不过电线长度不长,也比较硬,也就算了。

安装后试了一下,亮了,再把罩子装上,就完工了,花了有半个小时了吧。感觉颜色比以前红一点,一看色温,是3500K的,买的时候没有注意。

看来以后买这些东西都要买标准一点的,找配件也容易点,还有就是以后要多接触点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