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面,比拼的就是人口(生产力)、资源(生产资料),生产力越高资源越丰富国家越强大。人在游戏里只是一个生产机器,只要给点粮食就可以打发了。
在现代社会,人除了粮食还需要很多东西,比如住房、交通工具、家电等等。
在人口众多的国家,上述的需求越大,本来生产力的提高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有好处的。
但是会有几个问题:
生产力的提高对资源的消耗是相当大的,现有的资源能够维持多少年的生产?如果资源不足,如何获得资源?
在人口高密度的地区,即使生产力和资源可以满足"按需分配",但是产品会变为垃圾,如何处理生产力提高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环境的压力?
较为富裕的欧美国家,比较普遍的特征是人口密度低,人均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如果另外2项不满足,仅提高生产力,中国又真的能实现共同富裕吗?
最近看电影、看NBA、听音乐、打球,突然发现这些东西没有生产什么物质,但却让人产生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也提高的GDP,这就是精神生产力。
以前虽然老是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但实际上还是倚重物质生产带来的GDP。在物质生产受到环境和资源制约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下如何生产出快乐。
假如一个人,都在每天10小时工作,每年365天工作,即使拥有好房子、好车子,估计也不会快乐。但如果在基本的物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给他时间,让他拥有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应该会感到快乐。
可能有人认为,降低劳动强度,让人生活舒适,会养懒人,国家会丧失竞争力。
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A会唱歌,B会跳舞,A向B学跳舞给100元,B向A学唱歌给100元,最后GDP增加了200元,既没有制造垃圾,也没有人要吃大便。
要发展精神生产力,首先要有物质保障,还要有时间。只有利用现有的物质生产力,保障生活水平,降低劳动时间,才能让精神生产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在不增加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情况下增加GDP。否则,一味追求物质生产带来的GDP,通过生活压力逼迫人民增加劳动时间来获取财政收入,只会适得其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