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大学,还是要大路?
11月20日的《南方周末》如是说,令人深思。文章写到:南京汉口路西延工程获批,将劈开南京大学,经过南京师范大学,穿越河海大学……按照规划,2011年工程完工后,拓宽成为双向四车道交通干道的汉口路将把南京大学彻底劈成南北两半,学生们将不得不经由隧道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穿行;道路经过以宁静优美著称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园的北围墙后,再连接一条净空高度大于三米的地下隧道,穿越河海大学校区,从河海大学校门口钻出地面,设立隧道出口……省人大代表、南京大学老教授伍贻业……甚至提出质疑:汉口路西延隧道的通行车辆设计为小汽车,"那这条路主要就是为北京西路上的政府机关用车设计的"!
"花这么多钱搞这么大工程,就是解决小车子进出,南京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投资?如果南京除了修这条路,再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可做了,那我同意修这条路,否则,休想我同意!"
>>>>>>>>>>
有人说大学是南京的灵魂。我认为大学即使不是南京的灵魂,至少也是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比扬子石化重要,比奥体中心重要,甚至比江苏省政府重要。
在南京读大学的四年,虽然经常抱怨南京给我带来的种种不方便,但我从不怀疑这是我值得来一趟的地方。四年在南京的校园的时光,使我对校园产生了特殊的感觉:没有一个地方比大学更平等自由、更尊重事实和科学。虽然现在大学里有不少不正之风,但也比外面的社会纯朴多了。工作以后,更加感觉校园文化和氛围的可贵。校园的文化和氛围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的,北京大学就曾经关闭了他们建在昌平的新校区,校方对此举的解释是,我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将砖和瓦、桌和椅、图书和电脑,从北京搬到昌平,但是,没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我们就无法在那里酿成真正的北大文化。
什么时候,社会能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了,就自然会尊重大学了。现在的中国,还没走到这一步。
<<<<<<<<<<
大约80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南京做过一篇《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其中说到"近来,中国青年界很习闻的一句话,就是;'知识饥荒',却不晓得,还有一个顶要紧的'精神饥荒'在那边。中国这种饥荒,都闹到极点,但是只要我们知道饥荒所在,自可想方法来补救。现在精神饥荒,闹到如此,而人多不自知,岂非危险?一般教导者,也不注意在这方面提倡,只天天设法怎样将知识去装青年的脑袋子,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识才是有用。"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