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带着火星手机去火星

不舍得猪和天天,但也要出发了,希望有收获吧,机会难得。

希望天天乖一点,听猪妈妈的话。

看看到底火星是怎么样的,和地球有什么区别。

网吧空调冷负荷

http://g.tgnet.cn/kongtiaozhileng/BBS/Detail/200903311213982023/1

一层240m2 电脑122台
二层360m2 电脑187台

计算:
以一楼为例:
电脑取300W/台 共36.6KW
灯光取20W/m^2 共4.8KW
外围护结构40W/m^2 共9.6KW
人员134W/人(26度) 共16.3KW
新风量20CMH/人 共2440CMH
新风负荷 约25KW
总冷负荷约为92.3KW
折算成面积指标为:380W/m^2

还需要补充一个'生意不好而造成的人员不满系数',大概就取0.7吧。这样算下来也就266W/m^2


经验:
A.应该是320W/M2,我上次就做了一个这样的工程,调试出来很好.
B.保守估计也应该在200w/m2以上
C.计算机房:190~380w/m2,数据处理:320~400w/m2。
南方取上限值,建筑物总面积小于5000m2,取上限值;大于10000m2,取下限值。
再根据具体的建筑物围护结构情况,综合考虑,一层取350w/m2,二层取400w/m2。
D.网吧应该不会有新风300W/M2至少
E.网吧空调的每平方米负荷会在220~280W/m2左右
F.办公室就是按照150W/平方米的显热选得海尔的分体空调,实际运行发现小了

能量表问题

http://nt.shejis.com/2008/1105/article_11033.html

在能量表应用方面,根据流量计的选型不同,主要有三大类型,为机械式、超声波式、电磁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流量传感器的原理和构造的不同。

采用机械式能量表计量空调冷量,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量程窄且启动流量太大问题,冷冻水流量系数差异问题。由于空调冷冻水普遍存在杂质多、水垢多、流态不平稳等问题,极易产生计量误差大或不计量的现象,产生计量纠纷,给物业管理带来麻烦。同时,机械式能量表维护量大,通常不到一个月就需要空调系统停机放水,清洗流量计,磨损较大时还要更换流量计。另外,我国目前空调系统运行状况对能量表也提出了比国外热计量更苛刻的要求,如循环水的水质很差;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还有各种对流量传感器具有破坏性的小颗粒杂质。这些问题,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因此,对于机械式能量表而言,由于其结构和原理方面固有的局限性,能否在一个检定周期(五年)内正常、准确的运行,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简单采用进口的超声波热能表来计量空调用冷量。从工程实践情况来看,效果很不理想,甚至出现系统运行不良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进口的热能表(大部分是欧洲品牌)在国外主要是应用于供暧热分户计量,供暧的工况是"大温差(温差一般为15℃)小流量",而供冷的工况是"小温差(最大温差为5℃)大流量"。在供暧环境中,超声波热能表已经应用得很普遍,技术也很成熟,而应用于供冷,冷凝水会附在表体,超声波热能表一体化的结构使得冷凝水极易渗透入表体,破坏电子元件,大量消耗电池,出现半年就使用完电池的情况(超声波热能表一般自带电池,可用6~10年)。超声波能量表口径越大,价格越高,有时能量表口径大一号,其售价会高很多,所以投资成本是考虑使用超声波能量表的一个因素。另外,超声波能量表选型较为复杂,选用能量表的主要参数是系统流量而不是系统管径,按照流量大小来确定能量表的型号(使选定的能量表的最小流量小于系统管道的最小流量、能量表的最大流量大于系统管道的最大流量),就使得安装复杂,需要采取变径措施。

电磁式能量表主要是采用了电磁流量计。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电液体流过包围在磁场中的测量管时,在流向和磁场二者相垂直的方向就会产生与平均流速V成正比的感应电动势E。电磁流量计包括管道式与插入式。电磁流量计、温度传感器与能量积算仪表采用分体安装,温度传感器采用四线制高精度配对的PT1000,配线长度可以达到100m,能量积算仪表采用中文显示,符合国内使用情况,可显示计量的各个参数。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光端机及应用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0098790.html

光端机,是将电信号转换光信号的光电转换设备,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部分光端机涵盖多路光通道,此时,光端机内部将应用到波分复用器,更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光路。
如:一芯光纤,普通光端机通常单模使用1310nm或1550nm波段,多模使用850nm波段。均使用单一波段完成单路单向传输,当做成多路双向传输的时候,则需要在光端机内部应用波分复用设备(复用器),可实现1270nm至
1610nm间随意取18个传输光路通道(间隔为20nm)
比如电话、以太网、V.35、V.24等业务的接入光端机是传输E1数字信号的,也就是运营商用到的PDH光端机
还有视频光端机,是传输模拟视频信号的,用于安防监控

http://www.pcmpcm.com/txzs/txzs4.html
光端机的典型物理接口如下:
BNC接口是指同轴电缆接口,BNC接口用于75欧同轴电缆连接用,提供收(RX)、发(TX)两个通道,它用于非平衡信号的连接。
光纤接口是用来连接光纤线缆的物理接口。通常有SC、ST、FC等几种类型,它们由日本NTT公司开发。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缩写,其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ST接口通常用于10Base-F,SC接口通常用于100Base-FX。
RJ-45接口是以太网最为常用的接口,RJ-45是一个常用名称,指的是由IEC(60)603-7标准化,使用由国际性的接插件标准定义的8个位置(8针)的模块化插孔或者插头。
RS-232-C接口(又称 E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定。
RJ-11接口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话线接口。RJ-11是用于西部电子公司(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接插件的通用名称。其外形定义为6针的连接器件。原名为WExW,这里的x表示"活性",触点或者打线针。例如, WE6W
有全部6个触点,编号1到6, WE4W 界面只使用4针,最外面的两个触点(1和6) 不用,WE2W 只使用中间两针(即电话线接口用)。

http://www.gzngn.com/product.htm
PDH光端机
提供4E1、4E1+100M、8E1、8E1+100M、16E1、16E1+100M光端机,组网方式为点对点,链状网和自愈环网。
电话光端机
电话光端机是通过光纤来传输电话语音的光通信设备,设备可通过一对光缆传输1-720路电话,是远距离传输电话,屏蔽机房,电话超市,小区放号的最佳选择。
视频光端机
全线纯数字视频光端机,配置灵活。可通过一芯光缆传输1路、2路、4路、8路、16路、32路单、双向视频信号,广播级高保真音频,控制数据接口(RS232/RS485/RS422等)和以太网等。
光纤收发器
提供单模/多模,单纤/双纤10M/100M自适应(2/30/40/60/100/120KM),10/100/1000M自适应光纤收发器。
光猫/光MODEM
针对特殊使用环境而设计的单E1光端机,单以太网光端机,单V.35光端机,三者可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我公司协议转换器配合使用,组网灵活,维护方便,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大量的节约投资。
串口光端机
通过光纤传输RS232/RS485/RS422等信号。

http://www.gzngn.com/jjfa/GQ3030+DSLAM.html
新形式下大客户已不再局限于党、政、军、金融、交通等企事业集团单位,还包括诸如大中型企业、商业连锁店、写字楼宇、智能小区、流动和热点地区的用户。
大客户的业务需求主要包括传统语音业务、高速上网。
大客户接入方案:光纤直驱

http://www.gzngn.com/jjfa/GQ4000_2M.html
GQ4000 PCM复用设备在电信2M专网中应用
搭建系统,实现以下用户需求:
1.从中心机房把16门电话和以太网信号延伸到用户;
2.实现点对点组网;
3.电话和以太网信号通过电信租用的E1进行传送;
提供的资源;
1. 程控交换机;
2. 网络交换机
3. 光缆;
本方案是从中心机房的程控交换机和网络交换机各放出来的16对电话线和1路以太网信号接入我公司的GQ4016
PCM设备2台(局端),GQ4016的E1接口和电信租用E1接口相连接,通过E1传输网传输到用户端,在用户端放置一台我公司的GQ4016
2台(用户端)设备,这样就能完成电话信号和以太网的延伸。本方案需要占用2路E1线。

http://www.gzngn.com/jjfa/GQ6000_yh.html
GQ6000 数字视频光端机在银行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广州光桥公司生产的GQ6000系列数字视频光端机通过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将视频信号、RS485数据、RS232数据、音频和开关量一起传输,完成多业务的传输。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母线槽的转弯

母线槽的弯头一般是直角弯,曾经问过别的角度弯怎么办?前辈们说没问题,厂家也说没问题,但我一直比较困惑,因为产品样本上没提到有其他角度的弯头。

今天又仔细看了样本,终于找到了。

解决不规则角度弯的部件,施耐德叫"柔性连接器"。对于I-LINE2,就是FLEX508~550,从800A到5000A都有。

心里踏实了。

不知道 柔性连接器 的性能 和 直线段 有没有不同?会不会成为 弱点?这又是另外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Qos,Cos,DSCP,IP,SDH,ATM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711192f7b46fba8f

1、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
在因特网或其他网络上,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是指网络的传输率、出错率和其他特性可以被测定,改进,并在某种程度上提前保证。对于传输视频和多媒体信息的网络,其QoS尤其受到关注。
使用因特网资源预留协议(RSVP),包通过主机时可以被基于策略和预先规定的预留标准加快传输速度。使用ATM,可以让公司或者用户预先选择服务条款的质量水准,QoS可以被测量并且依据在一个通道的平均延迟获得保证,即一组信元(信元是53字节的传输单元)的延时变化,信元丢失率和传输错误率。通用开放策略服务(COPS)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协议,它允许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从网络层服务器上获得QoS策略信息。

2、服务种类(Class of Service, CoS)
服务种类(Class of Service,CoS)是一种用相似类聚组的方法管理网络同路的方法(比如说e-mail,数据流动影视,声音,大型文件处理转换)。对于每一类,其都有自己的水平和优先级。不像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路径管理,服务种类技术不能保证涉及带宽以及时间相关的服务水平,它们能提供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另外,CoS技术在网络结构复杂和流量增大的同时,更加容易控制和升级。
我们可以把CoS技术看成是粗糙的控制,而视QoS为精确的路径控制。
一般有三种主要的CoS技术: 802.1p 层2标签技术、类型管理(ToS)、区别服务(DiffServ)。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320026.html

严格的说,Cos与Tos只是QoS的一种标记机制。
QoS范围太大,涉及到入口数据流的标记和分类及速率限制,网络骨干的拥塞避免和拥塞管理,网络出口的队列调度机制等等。
Cos是二层ISL或者802.1Q数据帧的优先级标记,3个bit,范围0-7;
Tos是三层数据包的服务类型标记,也是3个bit,范围0-7,同样可当作优先级标记,另外5个实际指示
Delay,Throughput,Reliability等特性的bit位一般没有使用;现在为了更好的控制数据流分类,使用
DSCP(Differential Services Code Point),扩展了Tos的后三个bit,因此,范围从0-63。
在实施QoS策略时,Cos与ToS或DSCP之间通常要做映射机制。


http://www.laogu.com/wz_7795778.htm

IP over SDH和IP over ATM技术对比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呈指数性增长,对广域网(WAN)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正在积极探索各种技术以更好地连接其骨干路由器。常用方法是采用异步转移模式(ATM)技术,使用155M(STM-1)直至
622M(STM-4)的高速链路。从而产生了诸多IP over ATM技术,如LANE,CIPOA,MPOA等。

但是,由于运营商底层的网络结构为基于光纤连接的同步数字体系(SDH)(北美为同步光纤网络SONET),这使得ISP更倾向于IP over
SDH技术,以提高带宽的效率,而不是常规的IP over ATM技术。这两种方案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争论。

2 SDH/SONET概要

SDH为物理层技术,用来传输和复用,传输速率可高达10Gbps,是国际电联(ITU)标准。而SONET是美国标准委员会(ANSI)的标准,两者只是在复用机制上有所不同,而其余技术均相似,因此,本文就以IP
over SDH为例,以下简要介绍SDH。

2.1 SDH网络元素

SDH的网络元素主要有同步光纤线路系统、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和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TM主要将支路信号复接成STM信号并完成其光电转换和逆过程,ADM具有灵活的插入和分出电路的功能,可以插入和分出如ATM交换机等信源产生的用户净荷到环中的SDH帧中。DXC完成信号的交叉连接。典型的SDH应用是在光纤上的双环应用,双环结构采用自动保护倒换以实现双环自愈。

2.2 SDH帧结构

SDH 每秒传送8K SDH帧(STM-N),STM-N帧是以STM-1为基础的帧结构。尽管SDH提供同步帧结构,但它并不强制用户净荷位于SDH帧中的特定位置,相反,它允许用户净荷在帧内浮动,使用开销域中的指针指出用户净荷的开始位置。在用户看来,SDH是提供字节同步的物理层介质。

 3 ATM概述

ATM是以信元(CELL)为基本单位进行交换和复用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机制,定长的53字节的ATM信元便于实现基于硬件的交换。ATM使用VCC或VPC连接,使用信元头中的VPI/VCI标识每一连接。

ATM 不但是数据链路层技术,还具有完整的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各种特性,例如寻址、路由以及流控,ATM允许多个用户数据流共享有效的链路带宽,但每一连接必须预先设定QoS。话音、数据、图像和视频流等都可以应用在ATM上,但对于不同的应用流需要不同的ATM适配层(AAL)来映射相应的用户数据到ATM信元。

ATM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物理介质上,ATM层产生信元然后交给物理层并由其完成从物理介质上发送和接受相应的信号。
SDH/SONET是ATM的物理层之一,由于SDH帧中的净荷不是53字节的信元的整数倍,ATM信元只能直接连续地发送到SDH帧中的净荷中。在接受时,ATM信元头中的信元头差错检测(HEC)域用来描述从SDH净荷中来的ATM信元的正确性。

4 IP over ATM

IETF 已决定用IP互连导构网络,把各种异构网络互连成一个单一的巨大的IP网。单个的网络通常采用不同的物理链路和网络技术,但假如IP运行在各种网络层之上,网络与网络之间将实现无缝互连。目前IP已经运行在多种网络技术之上,包括广播的LAN技术,如Ethernet,电路交换WAN技术,如X.25,
以及分组交换WAN技术,如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

IETF于1990年开始定义IP over ATM,ATM论坛了着手开始在ATM上运行不同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协议,特别是在LAN方面。

4.1 classic IP over ATM(CIPOA)

CIPOA的目的是把ATM作为IP的低层数据链路层,而应用层还是基于传统的IP。最初在传统IP网中实现ATM只是用ATM替代了LAN线,正因如此,ATM网络需要分割成不同的逻辑子网(LIS),LIS之间通讯需要路由器。在ATM网中没有广播功能,因此,传统的广播地址解析协议(ARP)被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ATM
ARP协议所取代。

一个缺省的逻辑链路/子网接入协议(LIC/SNAP)封装8字节段,用来在ATM上传送IP 和ATM
ARP包,这些包用AAL5封装适配后直接映射到ATM信元中,这些信元用虚连接(预定的PVC或交换式的SVC)传送。对于SVC的呼叫建立,需要ATM论坛的UNI3.1/4.0或ITU-T的Q.2931信令。

4.2 LANE局域网仿真

LANE 是ATM论坛推出的用来在ATM网上仿真Eerthnet/802.3和Token
Ring/802.45。利用局域网仿真,现有的LAN应用能在ATM网上进行通信,就像在传统的用MAC地址进行寻址的LAN上一样,可提供组播和广播数据传送。LANE运行在MAC层,任何第三层协议可在其上运行,相反,CIPOA只能运行IP协议。

一个仿真LAN(ELAN)由一组局域网仿真服务器(LES)、广播和未知服务器(BUS)以及局域网仿真配置服务器(LECS)组成。一个仿真LAN是一个LAN网段,其与其余的LAN网段互通则需要桥或路由器。为传送LAN的控制和数据报,在ATM上用2字节的封装组,新的修订版LANE允许使用
LLC/SNAP封装,LANE的封包用AAL5适配后封装成ATM信元,由SVC承载。

4.3 MPOA

MPOA 是ATM论坛的另一个协议,克服了CIPOA和LANE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不同子网之间通信中间路由器,中间路由器需要把信元组装成第三层的包,进行路由选择后再把包分段封装成ATM信元进行转发,MPOA允许不同的子网用户之间直接建立一条较短的VCC连接,而不需要中间的重组和分段,在同一子网内,MPOA和LANE相同。

MPOA包括MPOA客户机和MPOA服务器。MPOA客户机可以是ATM主机或
通过边缘设备与ATM相连的非ATM网段主机,边缘设备之间可以进行第二层的桥接或第三层的转发,通过短路径的VCC传送。MPOA客户机具有监视第三层的分组流的功能,当检测到去往某一特定目的地的连续的分组流时,MPOA客户机向MPOA服务器查询目的地ATM地址或去往目的地的ATM边缘设备的ATM
地址,用来建立短路径VCC。MPOA服务器用IETF定义的下一跳解析协议(NHRP)沿着相应的路由传播解析包,直至到网络目的地的出口ATM地址解析到。MPOA使用分布式虚拟路由技术,连接ATM子网和传统的LAN子网的边缘设备类似于虚拟路由器的接口卡,而与边缘设备相连的整个ATM网则是虚拟路由器的转发背板。分组转发功能和路由计算功能相分离,路由计算由路由服务器完成,这种分离与传统的路由器相比,提高了转发效率和具有更高的吞吐量。分组使用LANE或LLC/SNAP封装格式,用AAL5直接适配成ATM信元,使用SVC连接。

4.4 协议栈

CIPOA、 LANE、MPOA作为ATM上的通用协议层(PLOA)来执行,包括用于LLC/SNAP封装的逻辑链路控制(LLC)模块和接口信令和ATM适配层和主机呼叫控制(HCC)模块,以用来VCC的建立和数据传输。协议栈用来描述表示前面提到的不同的IP
over ATM的技术。

4.5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

IETF 定义的MPLS为ATM和IP的集成模型,而不是传统的重叠模型。在MPLS中,每一路由器即为交换机,在传统的第三层的报头前加上固定长度标签(Label),通过这些标签,在每个MPLS路由器中建立一个类似于传统路由表的标签路由表。在转发数据报时,查找这些固定长度的标签路由表以达到快速转发数据报,而传统的路由表查找采用的是最长前缀匹配法。MPLS使用专用的标签分配协议(LDP),此协议用来建立传统的路由表和标签路由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在MPLS路由器之间建立一条基于标签的数据报转发的快捷路径。MPLS也可以使用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建立快捷路径而不采用LDP
协议。

MPLS目前只支持IPv4,但其的适用范围不局限于ATM,其目标是任何数据链路层技术,只要其支持识别快捷路径的固定长度的标签,如以太网等。

5 IP over SDH

由于SDH环提供路由之间的点对点连接,因此IP包必须映射到点对点的链路上,最常用的技术是采用IETF的点对点协议(PPP)封装。IP
over SDH也被称为Packet over SDH(POS)技术。

5.1 PPP

PPP是点对点的链路层技术,主要提供以下功能:在同一链路上封装和传输不同的网络层协议数据报,建立、配置和测试链路层连接,建立和配置网络层协议。PPP指定了封装机制和链路控制协议(LCP),另外,PPP还需要认证、链路质量监视,以及网络控制协议(NCP)。

PPP采用类HDLC的成帧机制,可以运行在各种物理接口之上,如RS232、RS422和V.35等。

5.2 PPP over SDH

PPP把SDH视为字节同步链路,PPP帧作为字节流映射到SDH的净荷中,在类HDLC的帧中使用相应标志来识别在SDH净荷中的PPP帧。

5.3 协议栈

5.4 POS骨干技术

骨干网中采用IP over SDH,CPE设备直接连接接入服务器,接入服务器再与骨干路由器相连,骨干路由器连接SDH双环以构成骨干网。

6 IP over ATM和IP over SDH技术比较

IP over SDH和IP over ATM作为两种主要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不同:

6.1 协议开销

ISP 启用IP over SDH的最大原因是ATM信元头的开销(信元税)太大(5/53),附加的开销还有AAL5(填充、8字节的尾)和LLC/SNAP封装(8字节)。对于
IP over ATM,假设物理层使用SDH的STM-1链路,IP包大小为576字节。

对于IP over PPP over SDH,也是STM-1链路,IP包大小为576字节。

以上比较显示,运行在ATM之上的IP只利用线路速率的近80%,而运行在PPP over
SDH的IP却为95%,对于广域网主干路由器来讲,IP over
SDH额外的容量将显得十分诱人,因为在广域骨干网,带宽比较昂贵,而不像在局域网或园区网中带宽相对比较廉价。

6.2 带宽管理

ATM具有管理分配给每个信息流(VCC)的全套带宽管理功能,它根据所要求的QoS分配相应的带宽给这些VCC。因为信元交换的特性,ATM允许多信息流共享链路,并且保证一定的带宽给每一信息流以满足其QoS。

PPP 并不提供任何的带宽管理功能,它只是简单地提供点到点的链路,IP必须调度其分组转发功能,以确保每一信息流获得公平的链路带宽份额。这在低速的链路上将会产生问题,当传输低优先级的大包时将阻塞其余的高优先级的包,比如说传输一个低优先级的文件送包将阻塞对时延敏感的话音包的传送。对于对时延第三的实时应用,在带宽受限的链路上,这种时延的变化将抵消IP
over SDH带来的带宽效率的优势。

6.3 服务质量QoS

服务质量有关的参数有端到端的时延,时延抖动、丢弃率和吞吐量。ATM提供了丰富的QoS参数,可以对每个VCC提供协商。智能的排队和调度机制使得协商后的QoS参数得到保证。ATM提供不同的服务类型以与不同要求的就用相协调,比如QoS要求高的应用可用CBR、VBR业务,而对QoS要求相对低的应用,可以采用ABR和UBR业务,这些ATM的属性使得可以容易地在IP级提供QoS,具有一定的QoS的信息流可以映射到具有相应QoS的VCC,例如话音流映射到CBR或VBR连接,而文件传输可以映射ABR连接。

PPP运行在单一的点到点的链路上,且不提供任何的QoS能力,IP层必须管理其包传送以确保相应的信息流的服务质量。

尽管ATM提供了丰富的QoS参数,但基于QoS的服务仅限于连接的路由器之间的ATM链路上。为提供端到端的QoS
IP,路由器必须提供智能的排队和调度机制。因此,当IP网叠加于ATM网之上时,虽然实际的通信发生在ATM网上的交换机之间,但对于路由器而言,都是把ATM连接视为类似与PPP的点到点的链路。

6.4 寻址和路由

ATM被定义为完整的网络技术,具有端系统寻址和路由连接的巨大功能,ATM网络可以跨越地理区域,不管路由器的位置如何,可以为它们提供广泛的连接机制。相反,PPP运行只在直连的点到点的链路上,没有寻址和路由能力。

当运行IP over ATM时,需要把IP地址翻译在相应的ATM地址,才能实现路由,这增加了协议的复杂性,而地址翻译所需的流量又额外地增加了网络的开销。而PPP不需要进行地址转换,也就没有额外的开销。

6.5 网络可扩展性

在骨干路由器网中,大多数路由器之间需要通信,这就意味着需要网状连接,不管是PPP还是ATM SVC。

在IP over SDH的骨干网中,骨干路由器必须提供点到点的链路,为防止链路故障,甚至必须建立多条链路,在某些场合中,为了减少路由器的跳数,骨干路由器间的链路必须配置为全网状结构。全网状网所需链路为N*(N-1)/2,也就是所谓的N2增加。一个全网状网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不利扩展,因为广域范围内的SDH链路有限。

而在IP over ATM中,由于使用SVC,ATM可以提供任何路由器间连接而不需要全网状网,甚至ATM链路故障时,动态的SVC路由可以找到迂回路由以保证任何两个路由器的连接。另一优点是通过一个ATM接口可以实现与多个路由器互连,从而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的网络工程,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其可以在不同的链路上路由
SVC,并且可以利用同一ATM链路把一台路由器连接到不同的多个信宿,以解决N2问题。

6.6 流量控制

ATM 使用连接接纳控制(CAC),流量整形以及用法参数控制(UPC)或策略来确保信息流遵守流量合同,超过部分将被打上标记,在网络过载时将被丢弃,通过带标记的包或丢弃的包,终端用户将得到拥塞信息。ATM信元级的丢弃和TCP包的丢弃的互操作性很差,为消除这一现象,业界已推出多种技术如部分包丢弃(PPD)、早期包丢弃(EPD)等,以使ATM识别包(AAL帧)边界,以便在网络过载时丢弃整个包而不是ATM信元。

ATM 论坛又定义了ABR业务,它提供显式的反馈流控,用允许速率来指示用户可以向网络发送的速率,这个速率将随着网络负荷的改变而改变,允许用户接入有效的带宽而不致于网络过载。在理想状态,ABR业务将消除信元丢弃率,而把网络拥塞条件推出ATM网络边缘,这同时要求路由器能缓存更多的包以适应ATM网所允许的接入速率的变化。

PPP不提供任何的流控机制,只有TCP的流控直接运行在PPP链路上,前面已提到,不论是采用ATM或直接使用SDH,路由器都把它视为两点之间的一定带宽的管道,必须采用相应的缓冲机制来确保合理的吞吐量。

6.7 多协议封装

ATM 提供两个机制以便使多协议共享同一ATM链路。一个VCC复用,分配每一个协议以一个单独的VCC,ATM层复用和解复用VCC,用户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其他的封装头以区分不同的协议。另一个机制是LLC复用,允许多个协议复用同一VCC,它添加8字节的封装头到每一个封包以标识其属于哪个协议,这种复用技术可用
于VCC数量受限和需要多协议共享VCC的应用场合。

PPP采用类似于ATM LLC复用的多协议封装格式,其使用2字节的协议标识域作为其封装头。对大多数应有 和而言,PPP和ATM的多协议封装能力是相同的。

6.8 容错性

ATM具有从错误链路中恢复并倒换到备份路由的功能,其使用动态路由协议PNNI信令,PNNI具有连接建立初始化时的重路由能力及当网络故障时对已建立的连接的重路由能力,在ATM层提供错误恢复功能。

PPP不提供任何容错能力,因为其运行在单一的链路上,但其下层的SDH具有自动保护倒换功能,当主用环故障是可倒换到备用环。当ATM的下层采用SDH时,其也具有此能力。

7 应用前景

从本质上看,采用IP over SDH,路由器间采用快速的点到点的链路进行连接,而采用IP over
SDH,路由器通过有多采链路连接的网络相连,这些链路承载着多路复用的连接,每个连接都与灵活的带宽和协商的服务质量相关,这两种技术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速度与灵活性的对比,在某一特定场合,某一因素将起决定性作用。

7.1 ISP骨干

ISP 骨干网典型的需求是骨干路由器之间的告诉互连以最大化包吞吐量,基于此原因, ISP及其用户比较倾向于采用IP over
SDH来互连路由器。但由于IP over SDH缺乏有效的带宽管理、服务质量以及灵活的网络工程,这种热情在渐渐消退。另外,IP over
SDH提供的快速的包传输能力可能超出大多数路由器的处理能力。但IP over
SDH在带宽有限同时对QoS要求不严的广域网应用还是有很多优势。

7.2 业内部网

跨地区企业网正面临与ISP骨干网相同的问题,IP over
SDH从成本角度看具有很多优势,但这些优势必须与取得相应的设备和服务所需代价相权衡。运营商将出售比SDH链路便宜的多的ATM链路,因为ATM具有灵活的带宽管理功能,另外,ATM允许多协议应用包括IP应用和非IP应用共享广域范围内的带宽。

7.3 校园网

校园网不太采用SDH,因为有比SDH更廉价的物理接口,如多模光纤、屏蔽双绞线STP以及非屏蔽五类双绞线UTP等,即使采用SDH,由于带宽非常宽裕,IP
over SDH带来可带宽的高效性优势将不比IP over ATM的灵活性明显。

7.4 运营商网络

运营商已基本采用SDH作为其网络基础,运营商将采用ATM over
ATM以提供灵活的带宽管理以对其付费用户保证服务质量。与IP直接运行在SDH上相比,运营商更容易提供IP over ATM。

8 结论

今天的网络工业界有两种明显的趋势:一种是受internet的驱动,IP迅速成为网络层技术,有机会建立一个基于包的网络,另一个则是SDH已被运营商广泛地采用,成为物理网络基础结构,路由器可以基于此在广域范围内互连。

在 IP和SDH之间可以采用ATM或PPP,哪种传输技术作为主流目前还不明朗,但速度和灵活性将是选择ATM或POS技术的决定因素。在速度是首要指标的应用中,IP
over SDH更具有吸引力,而需灵活的带宽管理、QoS和网络工程的场合,IP over ATM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2009年3月3日星期二

又一位老人

昨天,大姑婆去世了。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家里去世的人也挺多。

大姑婆虽然不聪明,也不是太勤劳,但是也算是兢兢业业的一个人。

相比之下,��是一个很勤劳和热心的人,但没享到什么福,一生就为儿孙劳碌。

其实当时的社会的穷苦大众还能怎么样?现在的我们就幸福多了,起码还算得上有一点理想和空间。

我希望能够完成一些理想目标,也算是代没有条件的人做些东西。

自从看了 《时代精神》,我已经不大相信神鬼之说了,但是我觉得人的精神不会就这样子就没了吧。希望大姑婆的精神可以安息。

在我看来,人死后的所谓风光大葬没什么必要,这种东西能够通过某种桥梁到达精神世界吗?除非是瞎猫碰上死老鼠,所以生前对人好就足够了。

我总是冥冥中感觉到先人的精神会注视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上周加了4天班

5天上班,居然有5个半天要开会。还有一个06年一个星期就出了的施工图要完善。现在看图纸,真是烂得一塌糊涂,只能抽时间重画一遍。

加了4天班,有1天是自找的,明知道忙还去管闲事。

这件事情的教训是:
1,只有在各专业都出真图的时候,电气专业才能出真图。
2,一个项目,最好几个人做,而且做法大家要相互统一;否则,一个人走后,做法独特的地方没法跟。